看着这位吕记者怀疑的目光,李谦也没办法,他都是实话实说的,确实是和现实中的城市差不多。
接着吕超又旁敲侧击了一下《楚门的世界》的内容,不过基本上没问出什么重要的信息。
只能放弃了,碰上这么个油盐不进的人,能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转而问起了《金陵十三钗》冲奥一事。
“李导,您觉得国际化的《金陵十三钗》有没有可能时隔10年之后再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呢?”
只问了最佳外语片,没好意思问其他各种单项奖,但凡是个有脑子的,都不会相信能拿其他单项奖的提名。
“希望不大。”李谦实事求是,“《金陵十三钗》对冲奥最大的利好,主要无非是,一个流浪汉、酒贩子,也就是一个普通老外,参加当年金陵的救赎工作,而这样一个普通老外真切地体现了人性,也符合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
但是,可能没有深入研究过奥斯卡,其实奥斯卡的评选首先重主题,主题一定要让他们能够接受,当年《卧虎藏龙》正处在东方功夫风靡全球的时代,程龙、李联杰被全球观众熟知,dvd和录像带大卖数千万美元。
东方功夫,这个主题很热门,再加上李鞍导演的经历,在电影中加入了西方的一些内核,所以才一举拿下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之前张导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拿到了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也是因为主题,当时那个年代,海外对于国内的印象,这两部电影要是换做现在,我认为提名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奥斯卡是有迹可循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专门冲奥的电影呢。
其实《卧虎藏龙》今天上映的话,拿奖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过去十年里,好莱坞对古装电影、东方功夫已经腻味了,主题上甚至会失分。
不过毕竟是拿了奖的,李谦也不好随意点评。
只是,这直接说张一谋90年代两部电影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时代的产物,吕超还是暗暗咂舌。
“李导...”
吕超想提醒一下李谦,不过李谦却笑笑,打断了他的话,“我这番话并没有否认张导这两部电影的意思,任何具备时代特性的电影,都不能脱离时代来看,不管怎么样那都是那个年代华语电影的巅峰代表,几十年之后,依然会被记载在华国电影史上。
现在我们说的是奥斯卡奖,纵观数十年以来的奥斯卡,获奖的电影其实都离不开三个特点。
第一是技术层面,这是好莱坞领先全球的根本,包括科技层面的技术,以及创作层面的技术。
第二点就是主题了,看好莱坞关于奥斯卡的营销可见一斑,很多冲奖电影都会承载着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
2010年的奥斯卡很多人关注,《阿凡达》最终在最佳影片争夺中败给了《拆弹部队》,前者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席卷全球,但是后者背后的话题,却已经持续了十年。
第三类是电影的立场,《断背山》和《撞车》当年竞争的时候,《断背山》拿了最佳导演,而《撞车》收获最佳影片,那时候国内绝大部分电影人都难以接受。
连《撞车》的导演在几年后面对采访都说了,《断背山》才更应该拿最佳影片奖,甚至在好莱坞主流电影人心中,都觉得《断背山》更优秀。
可就算这样,投票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把票投给了《撞车》,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断背山》讲的是少数人的故事,而《撞车》讲的确是种族之间的冲撞与矛盾、沟通与和解、同情与救赎,说白了就是在政治正确。”
一番长篇大论,吕超一时间有些难以理解。
倒不是不理解李谦说的,只是想不通,李谦这么一个商业化的导演,怎么会对奥斯卡如此了解,他也没像其他导演那样,对各种奖项那么热衷啊。
正经的大片上映之前,都会去欧洲转一圈,然后借势大力宣传,就没见李谦去参加过各大国际电影节。
不过,这不是采访的重点,吕超接着问道,“李导,张韦平说《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国际化的电影,称之为多国联军组成的电影,而且米粒坚小混混经过蜕变,变成了救世主的影响,符合米粒坚的个人英雄主义,难道奥斯卡也不会接受吗?”
多国联军...
这特么是多傻逼才能说出这种话,天天标榜国际化,好像这样就能真正走上国际一样。
技术部分是米粒坚国人,特效部分是英吉利人,视觉部分是霓虹人,服装是香江人,演员是华国人、霓虹人、米粒坚人,近半数对白是外语。
好家伙,就差导演不是外国人了。
不断强调外国人的重要性,忽视华国人的作用,真当现在还是几年前,盲目崇拜外国人呢。
有些难听的话,李谦不想去说出来,从头到尾都是张韦平到处找存在感,张一谋没有说什么,对他李谦还是有基本的尊重的。
想了想,李谦只是委婉地说道,“《金陵十三钗》其实不管是主题还是立场,都不符合奥斯卡的喜好,电影里讲的是华国人和霓虹人的战争,跟米粒坚人没有关系,不是你塞一个米粒坚的主角进来就能解决的,就算...”
差点把跪舔给说出来了,李谦轻咳一声,接着说道,“就算这么做,他们也不会接受,因为历史上他们就没有怎么参与过我们两国之间的战争。”
技术层面不够,话题
喜欢我的导演时代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