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这场交易算是彻底谈成了。
古寻对结果自然是很满意的,燕丹说出来的虽然只是些埋藏在历史中,不知道真假几何的秘闻轶事,但还是有些参考意义的,况且这笔交易真正的大头本来也不在这。
一个无所谓的添头而已,多少算是够啊?
与之相对的,燕丹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
他被迫着支付了酬劳,结果古寻还跟他说自己要先一步溜走,只能派手下……尽管保证的条件很优渥,可终归是心里有些没底。
不管怎么说,木已成舟,燕丹也唯有强迫自己安下心。
事情已经谈完,古寻就要走人,不过临走前还是又问了一个心中的疑惑:
“燕丹殿下,我很好奇,最后那条情报,你是怎么知道的?”
燕丹沉默了一下后回答道,“就像国师方才说的,机缘巧合罢了,不过我可以保证,那消息是错误的概率非常低。”
“好,巧合就巧合。”古寻笑了笑,没有追问,就这么接受了燕丹的说法,转身飘然离去。
………………
三日之后,燕丹的计划还未开始,而古寻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即将出发前往蜀郡。
不过他并非是一个人去的,还有一个跟班——不是焱妃,而是章邯。
没错,是章邯。
相当于是嬴政派了个监军看着他,权力没有多少,就是个人形监视器,负责事后打报告。
古寻考虑了一下后,觉得也无伤大雅,愿意跟着就跟着吧,于是就成了如今的二人小队。
咸阳城郊西边的官道之上,古寻和章邯骑着马慢悠悠的赶着路。
他们要前往雍地,再南下走故道,渡褒水,经由南郑(即汉中),转过石牛道,葭萌关,剑阁梓潼,最后抵达川蜀平原,蜀郡郡治成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李太白吟这句诗的时候已经距离这个时代过去上千年了,那时的蜀道难越,如今自然就更难了。
自关中至蜀中,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即关中平原,汉中平原,成都平原,中间夹杂着两段崎岖难行的山陵区域,即秦岭和大巴山的南北山段。
这两段山路加起来长达六百里,途中尽是艰难险阻,悬崖,绝壁,湍流,峡谷,真正意义上的就算是飞鸟都难以飞渡,更遑论如今主要交通工具还是两腿和马匹的人类。
当然,要想进入蜀地,也不是非得硬走过这六百里山路,有些……可以说是捷径的路,但是捷径,也是险途,就比如说古寻和章邯将要走的这条昔日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所走的路线。
这是一条合适的路线,也是一条充满了危险的道路,不仅仅是山岭天险,更重要的是蜀地之民可以轻易的在整条路线上对进攻部队发起伏击,天险加上人祸,纵使有百万雄兵也是无可奈何,导致强如秦国也唯有望而生叹。
自从两百多年前,秦厉公时开始,秦蜀之间就开始为了南郑一地征战不休,双方你来我往,即使到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日渐昌盛,也依旧没能彻底压制住蜀国,南郑再次数度易手。
一直到孝公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巴蜀四国——蜀、巴,充,苴内战,巴国吞并了充国,而后蜀国灭掉了巴国,对着最后的苴国虎视眈眈。
苴国不愿意坐以待毙,却又无力独自抗衡蜀国,最后做出了一个愚蠢,但同时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引入外援。
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所有相关的历史教训都在教导我们,这么做的人没有好下场,但是没有办法,横竖都是死,搏一搏总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苴国就向当时国力正盛,但是恰逢山东诸国合纵抗秦,西方义渠作乱倒攻,两面遭受夹击,急需破局的秦国。
在司马错的力劝之下,惠文王决意攻占巴蜀之地来缓解局面。
在苴国的刻意放行之下,秦国大军得以安然无恙的通过石牛道,直奔川蜀第一道关隘,葭萌关而去。
这是一道险关,不逊于峥嵘而崔嵬的剑阁,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过秦蜀实力本就悬殊,秦军因为苴国的放行也没有在行军过程中损失太多战力,再加上蜀国偏安一隅多年,对中原强国的军队实力认知不足,蜀王妄自尊大,军备上也是完全被碾压的程度,几方面叠加之下,蜀军不出意料的一败涂地,丢掉了葭萌关。
同时,蜀军也因为此次大败而损伤惨重,无力再度聚集起足以抵挡秦军的兵力,被秦国轻而易举的席扫整个川蜀。
蜀国国灭之后,秦军自然调转矛头,转过来就把苴国一并吞掉了,彻底占领了游离在中原之外上千年的巴蜀地区。
在这个冷兵器战争的时代,粮食就是一切,而攻占巴蜀让秦国获得了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块极为重要的产粮地。
秦国之所以能抗衡山东诸国,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就在于占据着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而汉中平原加上成都平原,就等于是半个‘八百里秦川’,也就是说相当于秦国的基础国力上限直接因此增幅了五成。
当然,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不能如此简单直白的计算,但也足以反映出巴蜀之地对秦国重要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蜀地年年叛乱,秦国也只能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平叛。
而在古寻和章邯出发赶往川蜀的这个时间点,蜀郡正好就发生着叛乱。
虽然规模算不上大,依靠蜀郡
喜欢秦时之七剑传人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