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如擎天巨柱轰倒,挟着滚滚威压,砸向杨峥头顶,犹如泰山崩塌一般,用“灭顶之灾”这四个字形容,再合适不过。
这一刻,众人屏息凝神,盯着刀锋之下的那道瘦弱身影,心情莫名紧张。他们不明白,杨峥为何闭上眼眸,坐以待毙,连反抗或逃跑的念头都没有,却又不肯认输。
生死关头,难道他还在纠结面子问题?
不少长者心生叹息,如此惊艳的天才,就这样匆匆陨落,如昙花一现,未免太可惜了。
芦棚内的道家众人见状,纷纷露出酣畅快意的表情。在他们看来,当众杀死杨峥,能宣扬道家的武威,让齐国人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忤逆道家的下场!
旁观者们各怀鬼胎,情绪各异,而作为危机中心的当事者,杨峥则面如平湖,波澜不惊,仿佛置身事外,对迎头杀来的刀意一无所知。
古语有云,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这正是他强大的气质所在。
他闭着眼眸,气息平和,处于玄妙难言的状态之中。
磅礴的刀意呼啸而下,离头顶不到半丈远时,他忽然开口吟诵起来。
“命似清风,性如朗月,莹然独见辉辉。灵光普照,何日不归依。常在无明之处,任升腾、斗转星移。通真理,不无不有,动静应神机……”
同时,他双手握剑,空中虚划半圈后,横亘在身侧。
清风徐来,一股缥缈变幻的真气飘然而出,如清风拂薄纱,裹挟在血红色的剑身周围。
剑隐于风,从远处看去,它宛如消失。
杨峥握住的是风。
他握着这道风,朝那雄浑刀意斩去。
跟大地道意的恢宏气象相比,那股玄青色真气太过渺小,不堪一击,仿佛随手一弹,它就会散为虚无。
果然,就在即将碰到那股刀意的顷刻,它轻轻消逝在风中。
风本无形,它消失了,那才是它真实的形状。
风之道意,杨峥悟成了。
下一刻,他手中重新显现出剑身,而那根长达数十丈的擎天气柱,倏然凝滞在半空,仿佛被巨力抵住般,生生止住坠落时的恐怖威势。
最前端的锋芒,离他头顶只差分毫。
这分毫,足以决出胜负。
杨峥眼眸明亮,欣赏着定格的宏大刀意,表情依然不变,温良平和的话音再度飘向众人耳中。
“其间多少事,皆是方寸,或是或非。在人人运用,志见高低。悟者头头皆是,未明时、处处皆迷。修真士,观天行道,功满步云归。”
这首词不是他作的,而是前世在翻阅典籍时,无意中觅得,当时很是喜欢,便烂熟于心。如今穿越异世,能修真悟道,他对这首词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悟者头头皆是,未明时、处处皆迷。
世间悟道者何止千万,人人都在感悟修炼,希望能够明悟。然而,未能彻底明悟时,即使听别人阐述奥义,终究不是自己的,便处处皆迷。
一个悟字,人人都会说,人人都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很多人把它归结为慧根的缘故,但其实,它的根源在于心境,如果你没能进入那样的心境,再如何有慧根,也无法开窍。
入了心境,便如戏子拿到唱本,才知道该如何唱这出戏。
那么,如何才能进入恰到好处的心境?
两个字,机缘。
机缘到了,心境就到了。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是因为他有慧根么?不,他一直都有慧根,只是机缘累积不够,还没到圆满的地步,因此未能悟道成佛。
只要机缘够多,心境够成熟,无论聪愚,人人皆可顿悟。
所以说,“修真士,观天行道”,只靠观天是不行的,关键还在于行道,行到足够的地步,行到机缘所在处,行到属于自己的那株菩提树下,才能功德圆满。
坐在原地,是永远遇不到机缘的。
修和行,这才是修行。
杨峥早在破观那夜,就已窥测到清风道意,但一直走到今天,走到这座战台上,方是功满步云归。
因而他悟了。
田泽只是有所触动,临时窥测到道意边缘,犹如杨峥那夜。而杨峥,此刻三境圆满,尚未晋入四境,却已提前掌握道意,拥有了四境的神通。
两者相比,同为修行,田泽终究慢行一步。
在全场所有人注视下,那道先前还撼天震地的滔滔刀意,像镜子一样破碎,化作透明的碎片,消散在清风之中,仿佛从没出现过。
一切归复平静。
田泽的脸色和心血却不平静。
那股刀意是他以道心驾驭的,虽然还未正式开启道心,但既然提前窥测到,就会遭到相应的重创。在风意渗透下,大地道意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猛烈冲击他的心脉。
他脸色煞白,难以置信地盯着杨峥,倒退数步后,忽然泛起红晕,吐出一大口鲜血。
“你也悟了……”
他黯然呻吟着,倒地晕厥过去。
他输了,纵有黄帝血脉,能嫁接大地之势,仍不是杨峥的对手。
论临阵悟道,谁怕谁?
杨峥悟的,甚至不是跟他体质有关的火属性道意,只是路上偶然窥到的道意雏形而已。那一缕机缘如清风拂过时,他牢牢抓住了,他便赢了。
两人的差距,不言自明。
杨峥眼神淡漠,目送田泽被人抬走,调侃道:“如你所愿。”
刚才交手前,田泽曾讥笑他,要领教
喜欢战国暴走了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