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十日,代州、忻州尽皆沦陷的消息传到阳曲县城,河东宣抚使谭稹大恐,第一时间便命自己的随从收拾行装,欲要回(弃)京(城)请(逃)罪(跑)。
得知消息,知太原府事张孝纯和太原府兵马总管王禀急忙赶到宣抚使司衙门劝阻谭宣抚。
二人进门时,谭稹正准备上马,王禀顾不得太多,急忙上前扯住缰绳。
“谭相公,如今形势危急,你若弃太原而去,谁还能主持河东路大局?”
自三年前平定方腊之乱起,谭稹便多次担任王禀的上官,合作一直比较愉快。
其人这次仓促到河东路宣抚使就任,也多亏王禀鼎力支持,二人交情较深,王禀才敢上前抢缰绳。
谭稹见坐骑被夺,张孝纯也进了官衙,心知今日难以走脱,只能长叹一声。
“正臣(王禀表字),非是本官要弃河东,而是代、忻两州尽失,太原府门户大开,守不住啊!”
纳入赵宋之前,太原府原本的治所在晋阳城,其地势险要,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且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历史上曾多次有人以太原府为基业之地。
赵宋王朝一统天下,最后灭掉的北汉,就是都城于晋阳。
宋太宗平定北汉刘继元后,深感河东路有太原府,太容易被人割据,乃下令火烧晋阳城。
其后,又数次移其治所。
赵光义这一番操作下来,确实极大的削除了野心家割据太原的可能性,但也给后人造成了防御上的困难。
谭稹现在便面临这样的情况——代、忻两州丢失后,太原便只能靠赤塘关和百井寨防守同军南下了。
王禀知道谭稹心中也很纠结,赶紧表态。
“只要相公留下,禀愿舍此残躯,死战不退!”
两年前,宋军南乐镇大败,徐泽随率大军威胁兵力空虚的开封府。
形势最危急时,王禀率两万大军南下,冲破同军重重阻截抵达开封府,带来了朝廷急缺的可战之兵,一时被奉为挽救时局的大英雄。
王禀却不敢欺君,私下向教主道君皇帝汇报了自己率军南下的部分事实。
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也显示徐泽利用南乐镇宋军溃败下了很大的一盘棋,其人有意操纵其后事态的发展。
而童贯、王黼、王禀、刘延庆等人,甚至郓王赵楷,都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变成了徐泽的棋子。
所谓罚不责众,赵宋王朝都快被同军打成了筛子的情况下,教主道君皇帝就算明知道这些人有问题,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其后,经过两年多的隐忍和观察,赵佶才逐渐挪开部分棋子。
对此,朝中大部分人是支持天子的,就算这些人没有背叛朝廷,也不能把他们放在要害位置上,除非他们能够自证清白。
谭稹也怀疑王禀在大名府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却不怀疑其人对朝廷的忠诚,只是现在太原府的形势,不是靠忠诚可以挽救的。
“同军都打到了赤塘关,你告诉我太原怎么守?”
“可——”
王禀被谭稹这句话问倒了,只因其人早就见识了同军的强大战力,非常清楚同军只要继续南下,太原肯定守不住。
所以,他才会表态“死战不退”。
其人心中焦急,只能以眼神向知府张孝纯求助。
后者会意,上前一步,慢条斯理地对宣抚使道:
“太原守不守得住两论,但谭相公现在若是抛下太原府回到东京,肯定要承担丢失河东的全部罪责。”
张孝纯乃是带从三品显谟阁直学士贴职就任的知府,为人方正,官声一向不错,对宣抚使谭稹也比较配合,谭稹平日里都是要给其几分面子的。
“都散了吧。”
谭稹慌乱归慌乱,倒是还能分得清好歹话,知道张孝纯的话是逆耳忠言,索性摆了摆手,让随从牵走自己的坐骑。
“永锡(张孝纯表字)、正臣,都进官厅叙事吧。”
其人一旦想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知道不能逃,索性放开了,带着二人边走边讲。
“不是咱家不愿意守城,只是出了这么大的祸事,咱留在太原实在难以心安啊!”
张孝纯虽然有些鄙夷谭稹关键时刻欲要弃城而逃的行为,但要守住太原府,须得厅中三人通力合作,也只能尽力安抚谭稹。
“以下官浅见,同军暂时还不会南下,太原府短期内应该是安全的。”
谭稹最担心的便是同军进展太快,拿下代、忻两州后,又继续南下,自己到时想跑都来不及。
现在听了张孝纯的话,立即来了精神。
“永锡有什么发现?”
“从伪同此番的接连行动来看,徐泽应该是对河东路蓄谋已久,同军肯定不会止步于忻州。”
张孝纯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发现,纯粹是为了稳住宣抚使而瞎掰一番,但此刻好不容易劝住了谭稹,自不能说实话,只能边讲边想。
可是,其人一开口就说到相反的方向,赶紧停下来整理思路。
谭稹知道张孝纯后面肯定还有话,只是都火烧眉毛了,这张知府还如此慢条斯理先抑后扬,没事人一般。
谭宣抚心急上火,越发觉得口渴,一把抓起桌上的茶壶就直接往嘴里倒。
“咳——咳咳!”
因为灌得太急,谭稹才喝两口就呛到了,好不狼狈。
张孝纯却从其人的行动中受到了启发,乃接着道:
“徐泽此人不同于一般贼寇,虽造反却不乱
喜欢水浒新秩序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