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擒贼先擒王。
黄德功的意思,就是以朱由检的名义,将这些不安分的将领聚集在一起,然后一网打尽。
如果仅仅只有一个潞王,还不足以让这些人冒险站在前台,但是加上朱由检这个“大明正统”,相信没人会忽视这个“从龙之功”。
而且因为李鸿飞正在实施土地改革,将这些将领的部队打散,下放到各个州县,导致这些将领的实权基本被架空,没有正当的借口,他们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
这也是为何要借助境外势力的主要原因,只有朝廷爆发战争,他们才能再次重掌兵权,到时候就算没有借口,大家只要联合在一起,相信李鸿飞也不得不引起重视。
现在黄德功又给了他们一个“正当借口”,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让这些人心底的小火苗,彻底燃烧起来。
“如此,只要解决了国内的麻烦,无论西北还是东北,都不足为惧了。”李定国认为此举可行。
早先李鸿飞与他商议的重点,就是国内隐藏的危机,导致国防部不敢将有限的兵力,悉数投入到境外战场。
如今黄德功的投靠,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且不说他这个釜底抽薪的计策,就是那编制完善的一个集团军(第四集团军),便足以让李定国重视了。
国防军的军制改革,防的是谁?
最主要还是黄德功啊!
人家那十万大军在江西铁板一块,哪怕是云南沐王府,都没黄德功的号召力强。
当然,李鸿飞也并非完全相信黄德功,经过一番商议,李鸿飞不仅派了一队特种部队,随黄德功入江西,更是连所谓的“密旨”,内容也是按照李鸿飞的意思来拟定的。
特种部队面对十万大军,可能没有丝毫抵抗能力,但来个斩首行动,在事情到了难以控制的时候,帮黄德功清除异己,或者发现黄德功有“异心”的时候,直接拿对方开刀,也并非不能成功。
而李鸿飞让朱由检写给黄德功的“密旨”,真实内容也并非联合各路将领进京勤王,而是一道实施军制改革的正式旨意。
对于“密旨”这个套路,李鸿飞那是门清,在没有公开之前,还不是随黄德功怎么说。
何况真要计较起来,这些人等于是在造李鸿飞的反,在没有明确联合起来之前,谁也不敢轻易暴露,只要黄德功以宣读“密旨”为借口,让潞王朱常淓将所有人员聚齐,那么这个计划就算是成功了。
国防部需要黄德功的支持,潞王朱常淓等人,更是需要黄德功的部队,只要黄德功坚持在所有人聚齐之前,绝不私自打开这道“密旨”,就算是潞王也拿他没办法。
...........
“有了黄老将军的支持,这军制改革,总算是能实施了。”待黄德功离开,李定国终于松了口气。
“别高兴太早,我们不能光靠黄德功,只有解决了边境的麻烦,才算真的高枕无忧,这段时间给我密切注意东北那边的动向,随时准备出兵。”李鸿飞说道。
黄德功是否真心投靠,李鸿飞不确定,要不然他也不会做这种防备,如今这节骨眼,丝毫马虎不得,更不能将所有筹码,都押在黄德功身上。
——
全国军制改革一事,由于边境问题只能一拖再拖,倒是内阁和国会的组建,已经提前完善。
对于李鸿飞的执政方针,大部分官员都不怎么熟悉,所以原苏州那套政府班子,算是走了大运,尤其是知府吴浩,更是一步登天,不但进入内阁,还是主管财政部门的财神爷。
虽然原六部被取消,但也新增了不少部门,如国防部、财政部、交通部、外交部、商业部、农业部..........这些部门基本已经代替了原来的六部,甚至在责任划分方面,更为细致。
如今能进入内阁的成员,都是各部门的一把手,比如国防部的李定国,财政部的吴浩,商业部的曹宏..........
作为大明的“财神爷”,吴浩上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快速振兴国内经济。
苏州作为全国改革的试点项目,经历五年的时间,算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在北方要想复制这样的辉煌,最好的选择,便是这天子脚下的北京。
作为大运河终点站的北京,水路交通以是十分发达,唯一差强人意的,只剩陆路了。
或者说,如今整个大明,受限于交通工具制约,陆路运输无论是从速度,与运载成本来说,都远比水路差太多。
所以第一次内阁会议上,李鸿飞便命新上任的交通部长姜曰广,拟定铁路修建计划。
姜曰广或许是崇祯南下任命的内阁之中,除了史可法外,唯一安全走到现在的内阁大臣了。
吕大器操劳过度,早早离世。
郑三俊、刘宗周、徐石麟降清,被裹挟出关,在东北过苦日子,如今朱由崧起事,这几人或许会再次辉煌,又或许很快便走向末路,暂时没法下结论。
而高宏图也没讨到好,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就算不被判死刑,这牢狱之灾也免不了了。
几位内阁大臣中,只有史可法跟姜曰广两人一直走到现在。
史可法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凭的是为人正直赤胆忠心,加上当初的“从龙之功”,不但受朱由检赏识,李鸿飞更是愿意冒险派人前往扬州救援。
而这姜曰广,只能说他是个老好人,虽为东林党人,却从未参与过党争,一手和稀泥的本事,比朱由检都高明得多。
喜欢大国崛起1644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