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图开始整合朝廷官员,打算彻底占据权力中心,而李鸿飞则大肆发展外围,开始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全国各地。
先前便说过:各省官员派系,东林党与朱由检各占一半。
李鸿飞又如何瓜分这些资源呢?
答案很简单:从最新收复的省份下手。
以前的南明,仅仅占据了长江以南地界,相当于如今大明国土的三分之一,哪怕李鸿飞放弃这些地方的掌控权,损失也没多大。
更何况相对富饶的苏州、福建、扬州等地官员,都曾受过李鸿飞的好处,这些地方的官员,只要李鸿飞愿意,随时都能转换成自己的派系。
李鸿飞首先稳住这些地方,然后派遣之前不得志,或者新晋,有活力、肯做事的官员,进入中原腹地任职。
长江以北地区,如今都在军方的驻守下,地方官员上任,有李鸿飞这层关系在,很快便能从军方手中接过管理权,这对急于表现的官员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加上高宏图暂时放弃了针对李鸿飞的打压,所以李鸿飞只需要每个州府,安排一名“自己人”,很快便能在地方官员占有率上,压过东林党跟朱由检。
甚至解决土地兼并方面,李鸿飞也用了同样的办法。
江南各地对土地的兼并,已经接近尾声,那些大地主们,已经将大量资金投了进去,这时候去动他们,无疑是在捅马蜂窝,李鸿飞可不想陷阱泥潭里。
倒是中原大地,由于常年战乱,人口大幅度缩减,不少房屋田地都成了无主之物,这便是李鸿飞所能利用的资源。
所有李鸿飞派系的官员,前往地方任职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丈量当地的土地,区分有主或无主土地的同时,还要对农耕地与工业用地进行分类。
一经区分完毕,这些官员便会对无主田地进行回收,同时对超过百亩耕地的地主们,进行增加农耕税的处罚。
北伐才刚刚结束,那些大地主们空有田地,却没多少佃农耕种,哪能交得起如此繁重的农耕税?
李鸿飞甚至还得感激多尔衮,要不是多尔衮在后期对中原大地展开劫掠,造成地主家不仅没有余粮,甚至连值钱的物品都被一扫而空。
以那些地主老财的性格,肯定借此大发战争财,不说别的,如今北方的土地,便宜到令人难以置信,要不是这些地主老财手里没有余钱,早就大肆购买了。
农耕税繁重,地主手上又没有现银,最终只能向官府变卖土地,多尔衮劫走了他们的财物,朝廷又买走了他们的土地,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不少地主老财,差点没挺过去。
至于反抗?
人家可是带着军队前来收税,谁又敢反抗?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改革总得有一部分牺牲,以往的政府,为了获取乡绅富豪的支持,选择了牺牲平民百姓。
比如对战后重建地区,实施免税政策,实际上坑害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朝廷是免税了,可地主照样要收租,老百姓根本得不到任何实惠,反倒是令地主阶级加速了财富累积,加速了土地兼并。
而这次李鸿飞,选择了牺牲这些乡绅富豪..........
不过真要就事论事,李鸿飞这项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在帮助这些人,毕竟手上的现银都被多尔衮劫走,除了变卖土地,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快速累积财富了。
官府收回了大量耕地,并将其中一部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出售给了当地老百姓,只要这些人努力劳作个七八年,便能真正拥有这些田地。
此举很快便在北方各地,引起老百姓的热情拥护。
可即便如此,由于常年征战的缘故,北方各地人口稀少,以至于官府手中,剩余的土地还有很多。
这些耕地必须要种植作物才能有收获,不然留在手中有什么用?还不如让这些地主兼并过去呢!
于是,新一轮的迁徙热潮来临,这次不是逃难,而是回家,对于几年前逃难去往南方的百姓而言,重回故土,并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才是他们的最终梦想。
大量百姓北迁,既解决了北方农耕地的问题,又使得南方不少工厂,出现了用工荒。
不过这在李鸿飞看来,反而是好事,北伐结束之后,部分军工企业甚至与军工有关的企业,订单数量急剧减少,裁员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工业社会最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工人失业。
结果一波北迁来得太及时了,非但没有让工人失业的问题出现,反而造成了用工荒。
不少厂家,不得不增加工资,从而挽留或者招募足够的工人。
于是,连锁效应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南方不少佃农,受不了高薪的诱惑,选择进厂打工。
这下可苦了南方的那些地主老财,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就算他们不耕地,也不用缴纳一分钱的农耕税,但地主们不一样,官府才不管他们的地,是否闲置在那里,该收的农耕税一分钱都不会少。
为了留住佃农,地主们也是绞尽脑汁,最常见的便是减租减息,从以往的七成地租,减至六成五或者六成,同时对于佃农们收成不好时,拆借的粮食,也进行了相应的利息减免。
区区一个北迁计划,居然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虽然损害了地主与商人们的利益,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就连农耕方面的土地兼并问题,也被顺利化解。
剩
喜欢大国崛起1644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