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琦接任豫章太守,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又岂止军营一处。
最起码在南昌城中,很多之前处理起来感到晦涩的事情、很多时候感觉模模糊糊似乎隔着一层什么的事情,现在都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在正式接任太守的第三天,于琦才终于想明白这个问题——这就是大义,这就是名分。
前世看三国的时候,总是不理解曹操为什么要把天子迎到许昌,结果呢,衣带诏、各种拖后腿,领兵出征还要在家留下亲信大将守家,防止家里造反——自己圈一块地盘种田不好吗?这不就是个累赘嘛。
现在于琦明白了:天子虽然是个累赘不假,但这个累赘真的好用啊。
此时,于琦刚从刘繇处离开,毕竟刘繇也帮自己递了荐表,又是扬州六郡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自己亲自过来拜谢也是应该的。
从刘繇处离开后,于琦先是去了柴桑水寨,召见了柴桑、历陵两县的官员豪族,让这两个县域都涵盖了彭蠡泽的县各自承担一部分水寨的供给。柴桑县的官绅倒是很乐意,原本由他们一县供应的军资,现在变成了跟历陵两县的平摊,虽然需要供应的军资总量增加了,但是平摊到他们县里的数量反而少了,如何能不乐意呢。
于琦从柴桑水寨离开的时候,还带走了于十三最近从庐江救出来的一些陆氏族人,以及从淮南招揽的流民,人数不多,仅有六十多户,二百多人。
对了,于十三现在不叫于十三了,被于琦改名叫于拾了,军职也被升到校尉,成为主管水寨及舟师训练的军事主官。同时,于拾还负责防备淮南袁术的来犯,以及搜罗附近诸县的情报,堪称于琦手下的劳模。
当然了,于琦手下的劳模又岂止他一人,曾经作为于琦左膀右臂之一的于五,哦,如今也被于琦改名叫做于伍了,并且接替于琦,成为新的新寓长,负责训练于氏的子弟兵,同时,也负责联系艾县、建昌县、建城县几个县内的山越部落,让他们“听话”。
唉,自从成为豫章太守后,于琦这几天常常感叹自己手下没人可用,偌大一个豫章郡,自己手下的可用之才就那么几个,他能不急吗?
以至于几个识文断字的陆氏族人都被于琦安排进了政府体系成为吏员,而徐庶三人更是在两天前就被于琦逼着给南阳的同窗师兄弟、给颍川老家的亲戚老乡送去了书信及信物,让他们能举家过来的就举家过来,不能举家过来的就呼朋引伴的过来,不能呼朋引伴过来的就一个人过来,一个人不想过来的……那就在家乡帮着传播一下豫章太守的贤名。
什么贤名?
少年英雄算不算?求贤若渴算不算?忠臣义士算不算?
随着这一封封书信,于琦的名声正式跨过大江,在中原腹地及南阳一带传播开来,尤其是南阳一带,半年前诸葛玄从南昌败退时,于琦还名声不显;一个多月前朱皓途经南阳北上,与部分友人会面,替于琦扬了一下名,这才算略有薄名;直到现在,一个年仅弱冠的少年执掌南方大郡,于琦的名声顿时煊赫起来。
真正让于琦的名声在士族以及百姓间流传开来的,却是从豫章郡出发的商队带出来的一条条消息。
有于府君求贤若渴,招揽读书人前往豫章任职的消息;也有于太守招徕百姓,发放田地,免费接送且帮助安家落户的消息;还有于将军在南昌城外设立榷场,广纳五湖四海的朋友前去做生意的消息。
不得不说,商虽贱业,却有如活水,为群山坏绕中的南昌带来了勃勃生机。
仅仅月余,赣水西侧的那个榷场,已经成了豫章郡最热闹的地方,依托密集的水网,每天都有从各地赶来的商队在这里中转交易,有的商队看中了这里的条件,甚至在南昌城内外租、买房产,打算在这里常驻,一度引发了南昌城内外房产交易的火爆。
不过来榷场交易的更多的却是附近县里的豪族、百姓,乃至周边山里的山越部族。交易的对象多以粮食、布帛、皮毛、药材、矿石为主,也有少量的铁器、马匹、武器的交易,甚至出现了人口的“交易”。
说起这个也是巧合,一开始只是有部落头人买东西付不起钱,在聪明人的提醒下留下族人为质、做工;后来也是巧了,有一个部落头人回去后恰好跟另外一个部落开战,俘虏了一些对方的人口,便下山询问可否用俘虏交换自己的族人。
榷场管理部门不敢自专,便报到了郡守府,郡守府却说这是买卖双方的事情,凭他们的自愿,只要不出现强买强卖、破坏榷场交易秩序的事情,郡守府就不管。
甚至有小道消息流传,说是太守大人说的,这叫“自由贸易”,官府要维护“贸易自由”,任何敢破坏“贸易自由”的行为,都将遭到官府的强力打击。
当然听到这个小道消息的人大多不屑一顾:还自由?开什么玩笑,榷场里位置最好、占地最大的顺丰行,不就是你于太守自己的买卖嘛;榷场里出现的铁器、马匹不都让你们收走了嘛。
所以说这些只是小道消息,而官府不管人kǒu_jiāo易却是事实,甚至还是支持的,因为有个山越豪帅打败了一个敌对的部落,俘虏了上千口人,刚一带到榷场,就惊动了南昌令石大人,石县令亲自出面把这上千口人全部买走。
次日,那个豪帅就穿着华贵的绸衫在榷场中大肆消费,让看到他的山越头人们羡慕不已,
喜欢三国从江东开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