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朱翊镠终于抵京了,从两宫太后到郑皇后到内外官员再到百姓几乎个个兴奋。
在众人眼里,皇上回京意味着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减轻了。
申时行日盼夜盼,皇上回来了,那他又可以轻轻松松当他的首辅了。
只要皇上在,感觉再也没有哪一位首辅有他轻松自在,通常只需点头附和就行了,什么主意都不用出。
皇上坐镇辽东一年多,他这个首辅感觉前所未有的压力。两鬓斑白了,人也显得憔悴,瘦了一大圈儿。
若非郑妙谨替他抗下许多压力,他真不知道自己能够坚持多久。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都是彻夜难眠,虽然也有是为儿子申用嘉的事儿操心,但绝大部分还是因为国事。
所以从得知皇上启程之日起,申时行就在数着日子,早就安排好了官员去迎接,从京城一直到山海关。
郑妙谨的期盼就更不用说了。
她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一方面还要操心国事,眼下又有孕在身。
虽然她曾经对相沢说,有心爱的男人在身旁固然更好,可不在时也不比觉得生无可恋,一样要过好日子。
但谁又不希望自己心爱的男人在身边呢?抛开感情不说,至少不用她操心国事了,只需一心一意照顾孩子。
朝中官员也盼皇上早日回京,尽管也有一部分官员因为害怕所以只是嘴上说说,但大部分还是真心实意。
毕竟如今都知道皇上的英明,原来或许还有所怀疑,但现在没了。
再也没有人怀疑皇上的决策。
皇上的许多决策,起初甚至都有强烈反对觉得不可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才知道原来是如此富有远见。
比如收服女真族与蒙古族各部,当初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觉得不是带着两个累赘自讨苦吃吗?
可现在没有人觉得了,改造过后边患问题迎刃而解,边患问题解决了,军费开支自然减少,那就可以一门心思忙生产,全国人负担都减轻了。
虽然暂时需要支援他们,但这只是短暂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其实,与俺答汗、三娘子他们达成的和平共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再比如,废除延续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守制之礼,起初反对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不知有多少人抗议呢。
后来当有人父母真的与世长辞,而手头又有要事走不开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种弹性的改变有多得人心。
而且这种改变,就是父母过世不必强制必须守制三年的改变,还有一个理念贯穿始终:侍奉死者不如善待生者。
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孝敬,等到人死什么都没了,再怎么侍奉也是徒劳,不过是安慰自己减轻自己的愧疚罢了。
这个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鸣与认同。
所以朝中的官员都期盼皇上早日回京,再对那些落后的祖制与礼仪进行一次大洗礼,让大明焕然一新。
百姓更是盼望皇上回京。
尤其是穷苦百姓,是皇上公平公正地分给他们田地,让他们不再挨饿,对未来的日子有了盼头。
当然,也还是有不希望皇上回来的豪强权贵,甚至希望永远别回来。
无它,只因皇上一回来,就要对他们下手,割他们的肉放他们的血。
但这一部分人终归是少数。
无论如何,在一片欢呼声中,朱翊镠安全抵京了。
这一路上的安全确实没有问题。
朱翊镠选择走陆路回京,除了他带的那一万精兵,整个辽东境内都有王象乾与李成梁安排的军队相送。
过蓟镇时戚继光也安排了人。
然后便进京了,等到进京又有申时行他们安排的部队迎接。
……
得知皇上回京,一颗心跳得最厉害的人恐怕就是相沢。她已经连续多少天没有好好睡一觉了。
总是刚一睡着,就被噩梦惊醒,然后满脑子都是朱八戒。
她渴望皇上回来,但又怕皇上回来时而朱八戒不在身边。
京城流传的消息她也全知道,都说朱八戒葬身大海回不来了。
其实她有预感,因为如果有了朱八戒的音讯,想着皇上肯定会派人先回来通知她嘛,可是没有。
所以预感朱八戒肯定是回不来了。
但她又抱着一丝丝微弱的希望,希望有奇迹发生。
陈三的心意她已经知道了。
原来陈三一直暗恋着她……因为暗恋她,还拒绝了迎丝迎竹两位好姑娘。
她心里有点愧疚,但眼下也没心思考虑这些,只是揪心地等待皇上回来。
朱八戒要是回不来可怎么办?
……
申时行本还安排了迎接活动,什么锣鼓、唢呐、炮竹都准备好了。
但全被朱翊镠撤掉。
他可不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回京时的动静已经够大了。
尽管如此,官方的迎接活动是被取消了,但抵不住热情的百姓。
有太多的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各种各样的迎接活动欢迎归来。
朱翊镠甚是感动。
在极其热闹的氛围当中,陈三与相沢也都来了。
他们没有看到皇上身边有朱八戒。
陈三杵在原地挪不动步子,好兄弟走了,并没有因为他喜欢相沢,而沾沾自喜,只是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
而相沢站在人群中默默流泪,也立即上去哭着扑到皇上面前。
已经无需多问。
这时候大家都那么高兴
喜欢不负大明不负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