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翊镠沉吟不语,曾朝节又弱弱地问道:“陛下此行既有如此深意,那不知陛下将对辽东有何举措?”
“朕接下来会在辽东停留半年到一年时间,对辽东推行深度改革的同时,力争解决大明与女真族的问题。”
嗯,朱翊镠用的是“力争解决”,并没有说就一定能解决,但对辽东推行深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
如果暂且将女真当作“外部矛盾”,那首先必须解决辽东“内部矛盾”。
在确保解决内部矛盾的同时,力争解决好女真族这个外部矛盾。
这是朱翊镠的大体战略思路。
李成梁镇守辽东功不可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正因为他十几年来在辽东堪称一手遮天,以致于辽东的治理已经到了几近溃烂的地步。
当然,作为后来人,朱翊镠绝不会简单地将责任归结到李成梁的头上,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大明这个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已经出现了大问题。
张居正励精图治十年改革不过是将问题的凸显时间放慢了。
而辽东也仅仅大明的一个缩影。
只是相较于其它地方,辽东的问题似乎又显得更加突出而已。
“根儿”上的责任当然得归结为大明的运作机制,而更加突出的部分与李成梁以及辽东复杂的局势有关。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朱翊镠都不会简单地将责任归结到李成梁头上。
在大明这个国家机器已经出现问题的大背景下,换一个人来镇守辽东,大概率同样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而且还不一定镇守得住。
毕竟辽东边墙外有蒙古、女真两大好战的族人虎视眈眈。
“那陛下设想如何解决与女真族的问题呢?”曾朝节接着又问道。
毕竟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与大明一直坚持的战略方针相违背。
“将女真族各个部落全部纳入大明版图,让他们成为我大明一份子,不再将他们当作蛮夷、外族看待。”
“可如果他们不愿意要反抗呢?”
“朕当然希望和平解决,但如果不顺利,也不会放弃使用武力。”
曾朝节沉默片许后,喃喃地道:“以女真族各部落的发展现状来看,陛下这决策在臣看来等于是拯救他们,怕只怕他们不识好歹,根本不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还以为陛下欺骗他们。”
“这条路的确需要时间,但朕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可以实现。”
“如此甚好!”
曾朝节虽然没有像李成梁那样,认为这无异于增加大明的累赘,但也绝不认为能够短时间内实现。
不过有一点,历朝历代的皇帝似乎都没有这样想过,更别说去实践了。
从来都只将外族当作蛮夷,也就是从来没有以平等的视角看待他们。
“陛下对辽东的改革肯定会触及李总兵的利益吧?”曾朝节又弱弱地道。
“嗯。”朱翊镠点点头,这个不用问。
只要是改革,基本上都会触及到权势大户的利益。
改革说白了其实不就是利益再分配吗?穷人又没有利益可分。
“臣担心李总兵会有抵触情绪。”曾朝节担忧地道,“在辽东李总兵说了算,如果他不高兴,改革恐怕难以推展,至少效果会大打折扣。”
朱翊镠又点点头,“这个朕知道。”
“陛下,臣可不是对李总兵有任何偏见或抱怨哈,不过是就事论事。”曾朝节再次强调这个观点。
“你不用多解释。朕也没打算对李总兵怎么样,眼下辽东还离不开他。即便推行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陛下之英明神武,肯定不用臣费心。那接下来这段时间,陛下决定坐镇辽阳指挥吗?”曾朝节问道。
“嗯。你在辽东这阵子调查,没有与李总兵他们闹不愉快吧?”
“感觉应该没有。”曾朝节有点不确定地道,顿了顿,又补充说,“不过,臣奉旨前来辽东调查研究,李总兵应该有所提防,不然他也不会将辽阳交给长子李如松镇守,而他宁愿待在广宁。辽阳理应才是李总兵的驻军地。”
这一点朱翊镠也没想到,但曾朝节只是个人推测。
不过,为避免节外生枝,朱翊镠还是决定道:“为了你与李总兵之间不至于产生龃龉,你还是回京吧,顺便给朕带两道旨意回去。”
“好,臣一切听从陛下安排便是。”
这样,与曾朝节沟通一番后,朱翊镠让他暂时回京。
曾朝节当天便离开辽阳。
李成梁问及时,朱翊镠只说让他回京传旨,余话也没多讲。
直到第二天,朱翊镠才召集大家开始讨论努尔哈赤的事。
从李如松口中得知,努尔哈赤因为兵力不足,所以无论尼堪外兰他们如何叫嚣,只坚壁清野,死守佛阿拉城,坚决不出来应战。
如此策略,虽然努尔哈赤方亦有损伤,但不至于城破。
商议一番后,朱翊镠决定,让李如松率领三千精兵前往劝和。
“陛下,倘若他们双方都不肯休兵言和呢?”李如松请示道。
“那将努尔哈赤与尼堪外兰都带到辽阳来,哦,还有哱承恩。”
“陛下,如果他们不肯休兵言和,恐怕也有可能不会来。”
“你先去吧,倘若他们不听,朕再拿出第二套方案。”
“臣遵旨。”李如松率兵去了。
朱八戒心里痒痒得不行,很想跟随李如松前去,可因为想到岳父对他的谆谆教导,他只好忍住
喜欢不负大明不负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