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廷议,虽然称不上十全十美,但问题终究还是解决了。
首先军队的问题,由兵部尚书吴兑负责从各行省抽调,共计两万精兵,届时交由宣府同知马栋。
两万这个数字,是大家一块儿商议定下来的,感觉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的话朝廷负担太重,少了的话又无法保证东番的稳定与安全。
军队的问题解决了,跟随朱翊钧前往东番的文官也确定下来,就以刑部侍郎邱橓为首,虽然不全是罚跪午门的那二十多名官员,但都是朱翊钧亲政后被重新召回启用的人。
尽管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情愿,但一来他们的处境尴尬,二来朱翊钧又要他们,再加上朱翊镠的撺掇与各项福利加持,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这时候倘若退缩,那他们反对朱翊镠支持朱翊钧就成了空口号。至少不能表现出他们迎难而上的决心。
朱翊镠也算抓住了他们的心理,读书人不是讲究高大的气节吗?
除了在廷议上确定下来的官员,朱翊镠还下旨各大小衙门,任何有意向的官员都可以申请前往东番。
当然也包括全国各地的居民。鼓励东南沿海那边的居民前往东番。
有没有主动愿意去的先且不说,但朱翊镠开出的福利的确诱人。
官员包括士兵俸禄一概翻倍,居民去了东番绝对能分到可耕种的田地,而且每月都发放生活补贴,发放的标准是朝廷普通士兵的一半。
至于资金援助方面,朱翊镠也已经想好了,就将朱翊钧曾经送给他的新婚贺礼翻倍送回去。
这个数目可不小,而且还是第一笔援助资金,后续肯定追加。
总不能一下子给得很多。
援助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力更生创造财富的能力。
施人以鱼不如施人以渔嘛。
倘若他们过去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援助他们再多也没有用。
这些问题都解决后,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让朱翊镠有点焦心,因为不是依靠政策与他的权力能够解决得了的,那就是后宫中朱翊钧的女人。
数量虽然不是很多吧,与三千佳丽还相差甚远,但据《起居注》记载,被朱翊钧临幸的妃嫔包括宫女也不少,毕竟从万历六年春大婚至今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一年总得临幸一些。
多少其实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安置他们,如果他们全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跟随朱翊钧而去倒无所谓,路是自己选的嘛。当初被临幸或许被逼不情愿,但只要情愿跟随朱翊钧而去,朱翊镠还是欣然同意。
可问题是并非所有女子都愿意,甚至都有不愿意出宫的,就更别说跟随朱翊钧去东番了。
那这部分女子怎么办?
郑妙谨可以留在宫中继续做她的淑嫔,那是情况特殊,其他被朱翊钧临幸过的女子,朱翊镠可不敢留,可她们又赖在宫里不愿意走。
郑妙谨协助李之怿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也是感到头痛。
强迫她们吧,她们哭哭啼啼,说与朱翊钧本来就没有感情;可不强迫她们吧,总不能留在朱翊镠身边。
李之怿与郑妙谨也心知肚明,说与朱翊钧没有感情多半只是借口,更大的原因是去东番存在着太大的未知,倘若能留在宫中,至少可保证安逸。
郑妙谨更是当着朱翊镠的面儿调侃道:“都怪你,当初若不是你答应给她们自主选择的自由,她们现在这不会赖在宫里不走。要不,你将他们全部收了据为己有算了?”
朱翊镠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女人不在多而在精,再重申一遍哈,我有你们三个就够了。”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呢?她们不愿意跟随番王而去,你又不愿意留她们在身边,且答应两宫太后要善待她们,倘若这时候将她们遣出宫,那她们指定被人说三道四,日后生活更是不堪,着实会害了她们的。”
朱翊镠点点头,不得不承认郑妙谨所说的是事实。
所以也不得不答应:“既然如此,那就让她们留下吧。”
“是要留在宫里吗?”郑妙谨追问。
“嗯。”朱翊镠点点头,“倘若她们真的不愿意离开,又不跟番王走,要也不能强行赶她们出宫。”
“可留在宫里如何安置她们呢?”
“将她们集中起来,统一安置在一座宫殿里。”朱翊镠道,“必须给她们找事儿做,不然她们会觉得日子很难过。”
“在皇宫里能让她们做什么?”
“可做的事情不少,待送走番王,我自会安排。”朱翊镠胸有成竹地道。
心想找事情给她们做还不容易吗?
即便都是女人也一样有事做。
对此朱翊镠当然有信心。
既然他已经明确表态,郑妙谨也不再纠结,李之怿就更不会了。
想着反正东西十二宫,现在除了翊坤宫和景阳宫,其它都还空着呢。暂时将她们统一集中起来安置在一处,对朱翊镠的名声也更好。
这样,关于朱翊钧就藩的事宜基本就已经处理完毕了。
朱翊镠再去慈宁宫向李太后禀复。
李太后自然没意见,只提出一点要求,就是不要为难王喜姐的家人,不要因为王喜姐现在不是皇后了,就剥夺对她家人之前的封赏。
朱翊镠当然从未想过那样做。王喜姐她父亲封了爵,依然保留其爵位,不会因为江山易主便剥夺。
当然,倘若日后对宗室、对外戚的改革涉猎到了,需要他们做出相应的改变,那自然另
喜欢不负大明不负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