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宋太祖张匡胤留有遗训——不杀士大夫和读书人,所以,在宋朝,“不死的”读书人,普遍胆子都比较大,敢公开讨论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当朝的时政以及前朝的功过得失。
当然了,在一般情况下,像县学学生这样还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胆子相对要小一些,但是呢,喝了酒以后的情况,那就得另说了,毕竟,老话讲的好:酒壮怂人胆嘛。
此刻,在鸿雁楼二层聚餐的县学老师们和学生们,除了卢羽一人外,普遍都喝高了,于是,当一名醉酒的县学学生,“胆儿肥”的喷出宋真宗当年的“愚蠢”,以及那“澶渊之盟”给宋朝读书人带来了强烈耻辱感时,真有不少同样喝多的县学学生,跟着一起喷了。
“没错!”其中一位喝到大舌头的县学学生,直接拍着桌子站起身来,狂吼道:“当年的澶渊之战,明明是我大宋取得了胜利,可是,真宗他老人家,却签了个耻辱的盟约,每年都要给那群契丹野人送上岁币布帛,这是胜利者该做的事儿吗,这是……”
说着,说着,这位县学“愤青”,都说流泪了,也不知,他那两眼儿泪,是激动的流出来的,还是愤怒的流出来的。
“你说的对!”一位县学“愤青”刚刚“爆发”完,另一位深受感动的县学“愤青”,同样拍着桌子起身狂喷道:“我们凭什么屈服于那群不读诗书、不知礼节的契丹狗,我们的燕云十六州的数百万同胞,在他们的压迫下为奴为仆,受尽了屈辱,为了我们受压迫的同胞,我们要……”
“……”
在几名县学学生里的“愤青头目”的鼓噪带动之下,很快,县学的学生们,就纷纷七嘴八舌的骂起辽国人来了。
当然了,专注于听那爷孙俩说书的卢羽,并没有参与到那“愤青们”的泄愤狂潮之中,之所以他不参与,是因为,来自“未来”的他,深知契丹辽国的历史,他很清楚,现在的辽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即使北宋朝廷不动手,它也要“死”了。
虽然卢羽没有参与到身边的集体活动之中,但是呢,情商颇高的他,并没有显出一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样子,他装醉,直接埋头趴在了食案上,这会儿,不管别人在说啥,他都连动都不动一下。
可能是觉得自己所处这地儿的气氛不太对,那爷孙二位说书人,也不再继续说书了,他俩快速收拾好行当,躲着还在狂骂的“愤青们”,沿着墙边,缓缓的走到了楼梯,随即,就“咚咚咚……”的下楼了。
没书可听的卢羽,不得不去听那些“愤青们”骂街,只听了一小会儿,卢羽就觉得无聊了,因为,他发现,那些“愤青们”,骂来骂去,其所骂的内容,没有哪怕一毛钱的“新意”,他们就只是重复的在抨击宋真宗的无能,以及咒骂契丹辽国人的卑鄙,除此两点之外,没别的东西了。
突然,卢羽心生疑惑,他不解的是,这会儿,县学学生们如此咒骂朝廷,四位跟着来的县学老师们,为何不阻止呢。
没等卢羽想明白呢,“答案”就自己送上门来了,那“答案”就是,县学“老大”学长李璟,也跟着开骂了。
原来,县学的学生们之所以会这么“奔放”,敢情都是跟着老师李璟学的呀,那李璟都五六十岁的人,此刻,竟然跟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小孩儿们”一起飙骂,这充分应正了一句古话,那就是:什么样儿的老师必然带出什么样儿的学生……
就在卢羽蹙眉“聆听”县学“愤青头子”李璟的“真言”之时,突然,卢羽听到,一阵“咣咣咣……”的、慌乱的脚步声,从楼梯口那儿,响了起来。
等卢羽抬起脑袋看向响声发源地时,他发现,刚刚下楼的爷孙俩,表情惊慌的又上来了,而且,当那爷孙二位上来后,楼梯口那儿“咣咣咣……”的脚步声,还在继续。
伴随着那重重的脚步声的,还有一阵“嚓擦……”的金属碰撞之声,那金属碰撞之声,明显是兵器相撞时响出来的声音。
就在卢羽思考着何人会把那爷孙俩给吓的楼都不敢下时,“咚咚……”几声闷响后,三名头戴毡帽、一身皮衣、下套皮裤、脚踏皮靴的契丹辽国人,出现在了楼梯口处。
那三名契丹人出现的瞬间,卢羽就立即打量了他们几遍,他发现,在那三位契丹人中,中间那位,年纪最轻,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长的挺俊,眉清目秀、皮肤白皙,而且,他身上的皮衣,无论是面料,还是做工,都挺高档的,比站在他两边的那俩腰间挂着弯刀的契丹人身上的衣服,高档多了。
而且,从气质上看,那名最年轻的契丹人,一副贵族的气派,看着就比站在他旁边那俩契丹人“威风”很多,显然,在上楼的三位契丹人中,那年轻人,才是主子,剩下那俩,可能是保镖。
突然有仨契丹人出现在这里,卢羽倒不觉得怎么奇怪,因为,他清楚,自打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两国之间,已经百余年没有打过仗了,而且,随着两国关系越来越好,两国间的贸易也就越来越频繁,进而很多的契丹商人或者贵族,会到宋地做买卖或者游历,顺便,见识一下中原大国的人文风貌,对此,宋朝百姓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然而,有点儿让卢羽好奇的是,这会儿,在自己所在的鸿雁楼二层,自己周围的县学“愤青们”,可正在狂骂人家契丹辽国人是狗呢,现在,
喜欢魂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