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记错的话,文若长子名恽,次子命俣(雨),对否?”
“刘司空细察入微。”
“我长女香儿,想许与文若次子荀俣,不知文若意下如何。”
颍川荀氏,是名满天下的望族。荀氏子弟多才俊,刘芒欲与荀氏联姻,除了有联络颍川荀氏之意,也有从侧面联络曹操的想法。
荀氏子弟中,名气最大的荀彧、荀攸,都是曹操重要幕僚,与荀氏联姻,可直接影响曹操对并州司隶的战略。
刘芒贵为辅政三公,主动提出联姻,荀彧当然乐意,但他也有些许顾虑。
荀氏叔侄,深受曹操倚重。若是与刘芒结下儿女之亲,曹操会不会生疑?
“刘司空抬爱,在下荣幸之至……”荀彧犹犹豫豫,不知该如何应对。
刘芒清楚荀彧顾虑所在,笑道:“文若若不应允这门婚约,我便不会答应与曹氏的婚约。”
“呃……如此……求之不得……”
“好!”
刘芒做主,袭人所生女儿香儿,与荀彧次子荀俣定下婚约。婉儿所生女儿薄荷,与曹操之子曹植定下婚约。
两桩儿女亲事,就换来赈灾粮食,这交易也太不公平了吧?
即使刘芒大方,荀彧都觉得不好意思。
赈灾粮食,天大之事。
刘芒帮了天大的忙,曹操总要投桃报李。
而曹操能报答刘芒的,就是他在袁绍阵营中的影响力。
荀彧拜会刘芒后,又去拜会士孙瑞。
辅政三公已经进行了几轮磋商,始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荀彧是曹操的代表,还是目前颍川荀氏名望最高之人。曹操和荀彧,可以影响袁绍阵营中很大一批人,足以影响士孙瑞最后的决策。
……
袁绍为了争取更多利益,将一样东西送到洛阳——公孙瓒的尸体!
袁绍下令,加快剿灭公孙瓒,冀州军对公孙瓒困守的土垠城。发起一波又一波猛烈的攻击。
北平军虽拼死抵抗,土垠城最终还是失守。
大势已去,公孙瓒亲手放了一把火,将自己活活烧死在住所。
曾经威震北疆的白马将军。以悲壮之举,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刘虞之死,乃公孙瓒亲手造成。
洛阳朝廷,将公孙瓒视为奸佞之臣。
袁绍剿灭公孙瓒,自诩大功一件。送来公孙瓒烧焦的尸体,作为争夺朝廷权力的筹码。
……
辅政三公,再次会晤磋商……
杨彪和士孙瑞,虽然并不和刘芒同一条心。但是,三人也有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避免三公同时下台。
经过前几轮磋商,三人的目标也渐渐趋于一致,在化解内阁危机的同时,为各自一方谋求更大的利益。
而杨彪和士孙瑞,久历宦海。他们很清楚。朝廷在刘芒的地盘上,而刘芒手中握有十万精兵。如果不对刘芒做出一些让步,很可能在天灾之外,再添人祸。
而刘芒驳斥袁绍党羽指责的最充分理由就是,蝗灾肆虐,唯独我治下并州司隶免受其苦。凭什么让我为这场天灾负责?
刘芒更进一步表态,并州和司隶安稳,我刘芒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刘芒同时强调,如果朝臣坚持袁绍任首辅。可以,请袁本初来洛阳!
士孙瑞早和袁绍党羽商量过,袁绍来洛阳,来到刘芒的地盘。绝无可能。
为袁绍争取首辅之位,不现实,也不是他们的目的。以此为筹码,争取更多利益,才是目的。
经过数个时辰的商量,辅政三公。终于达成一致。
三公辅政格局不变,首辅太尉杨彪,让出首辅太尉之位,为这场大灾顶罪。
三公,仍保持刘芒、袁绍、杨氏代表的世家集团各占一席局面。
刘芒接替杨彪,出任太尉、首辅,兼领司隶校尉。
士孙瑞仍为司徒,与弘农杨氏关系最近的钟繇任司空。
……
三公之下,是九卿。
刘芒因获得首辅地位,在九卿席位上,做出让步,只占两席。
长孙无忌接替刘芒,出任卫尉(既卫将军),李鸿章出任少府卿,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
九卿其余席位,袁绍方面占三席,分别是光禄勋、太仆、大鸿胪三卿。
杨彪代表的世家集团占三席,分别是廷尉、宗正、大司农三卿。
另一席,是九卿之首的太常卿,由地位中立,原司空赵温担任。
各寺府副职及主要属官,由三大势力及中立势力交叉担任。
刘芒的一些手下,分别在寺府中任职,包括:
房玄龄任大鸿胪寺丞。
郭守敬为太常卿属官。
张须陀、高长恭为光禄勋属官。
贾思勰为大司农属官。
宋应星、宇文恺、郦道元等为少府卿属官。
刘伯温、王猛分别任太尉府和司隶校尉府长史,杜如晦、王忠嗣等人,分别在两府中任职。
……
为安抚袁绍集团。
袁绍,继续担任大将军,爵位由侯爵晋升为公爵。
两汉四百年,授公爵者,除孔子和周公苗裔,只有东汉初皇子。
袁绍不授实职,晋升公爵,是刘芒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骠骑将军,授予曹操。
车骑将军,授予刘备。
荆州刘表、交州士燮、江东孙策,假节执政一方。这些诸侯,本就是统领一方军政,假节与否,对其权力并无直接影响,只是表明朝廷对他们统治一方地位的进一步认可。
支持洛阳
喜欢三国之无限召唤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