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芒来平阳,另一个目的是召开并州军政会议。
局势逐渐稳定。
研判当前形势,谋划下一阶段战略部署。与会人员包括:
卫将军府长史刘伯温、司马郭侃、从事郎中李岩吴用。
并州别驾王猛、治中范仲淹。
并州将军苏定方、并州副将徐达、邓羌,太原将军李秀成、长子将军傅友德、河东将军徐世绩。
长孙无忌、李鸿章在朝廷任职,寇准任安邑尹,不方便参会。
雁门地处边关,防务紧要,距离遥远,杨延昭脱离不开。
杜如晦虽无军政职务,但刘芒有意培养锻炼他,让他以书佐身份参加会议旁听。
会议首先讨论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刘芒治下的并州和河东,总体来说,发展势头良好。除刚刚纳入治下的西河、上郡,尚待加强治理,其余几郡,都步入正轨。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呈现农牧矿商牵头,百业兴旺的局面。
州府收入,虽仍不能同冀州等传统富庶大州相比,但较刘芒刚刚接手之时,也不可同日而语。
人口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离乡百姓回归、周边百姓迁居、流民涌入定居……
目前,并州及河东的总人口已接近一百三十万人!
人口增加,带来充足的兵源。尤其是冬至大比武,加深了军民关系,大大提升了并州军形象。投军者络绎不绝。
截止目前,并州马步军总数已超过四万七千人!
治下之地,局势喜人。
周边形势,总体来说,也趋于缓和。
东部冀州袁绍新任大将军,经历了和公孙瓒一战,冀州需要休养生息,不会轻易对并州动兵,威胁稍稍减轻。
西部董卓的西凉集团。董卓生死不明,西凉军群龙无首。全部龟缩在潼关以西,李傕等人貌合神离,且都是胸无大志之徒。只要不主动招惹,他们不会主动发难。
目前,并州和河东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部和东南。
孛儿只斤部被杨延昭驱离,但并未遭受重创。始终觊觎长城以南肥美的草场。
汉匈矛盾,历经千年,非一日之功,需谨慎应对。
而在黄河南岸,吕布和白波军的残部,流窜在弘农东部、河南尹西部一带。这两股势力,对河东构不成直接威胁,却是重建洛阳、天子回归东都的一大障碍,必须尽快解决。
总体来说,除匈奴是不确定因素外。其余的周边势力,短时间内,均不会主动挑衅。刘芒,已经掌握了并州周边的战略主动权。
……
局势总体向好,隐忧依然存在。
最主要的忧患,和天子及朝廷有关。
朝廷暂定陪都安邑,很多诸侯并不买账。刘焉提出加封刘姓诸侯王的意见,得到很多朝臣的附议。
而附议者,多是和袁术有勾连的朝臣。
刘焉的提议,自然是为自己谋利益。可是。袁术为何积极响应?加封刘姓王,对袁术没有直接的好处,他为何如此卖力上蹿下跳?
无利不起早,袁术奸诈油滑。必有所图!
而袁绍、刘表等实力派诸侯,对加封刘姓王一事,一直持观望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从这件事上,可以推断。以二袁二刘为首的实力派诸侯,对朝廷落户河东,并不认可。
他们担心天子和朝廷被刘芒所控制,不希望看到强大的并州,和强大的朝廷。
暂时,这些诸侯还不敢轻举妄动,但如果时间久了,必然会做出一些悖逆之举。只要有一个大诸侯带头,很快会引起其他诸侯效仿。
而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削弱朝廷的影响力,加强自己的声望和实力,强行割据,甚至是分裂大汉王朝!
对此,必须提前准备,以防被动。
而要避免大汉王朝分崩离析,最重要的,是尽快奉天子和朝廷回归东都,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
形势分析得清楚透彻,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很快拟定。
战略重点是尽快奉天子和朝廷回归洛阳,保持治下快速发展。
概括起来是,保持东、西两向现有平衡,巩固北部边防成果,争取东南方向战略主动权。
策略包括:
主动联络冀州,保持和袁绍现有关系,在反对加封刘姓王一事上,争取袁绍的支持,粉碎刘焉、袁术的企图。
设法让曹操奉劝袁绍,反对此项提议。曹操也反对刘姓封王,其原因在于,他逼死汉室宗亲刘岱,夺了兖州,如果刘姓封王,他将受到更多谴责。曹操和袁绍关系最近,由他出面,最为合适。
同时,让刘备上表,反对此事。刘备虽是汉室宗亲,却是偏远的旁支。即使刘姓封王,也轮不到他。
刘伯温还提议,加封孙坚之子孙策。孙策已脱离袁术,刚刚起兵。从扬州方面传回的消息看,孙策落脚之地,极有可能是江东。而那里是另一个汉室宗亲刘繇的地盘。加封孙策,其为了夺取江东,一定会竭力反对加封刘姓王。
针对西凉集团的策略,近期,以安抚为主,消除李傕等人的担心,免其狗急跳墙,冲出潼关作乱。
让董承等人上表,晋封李傕等人。李傕等人在朝廷不得人心,晋封一事未必会获得通过,但此举可安稳其心。待时机成熟,设法分化瓦解西凉军集团,谋取关中。
对待北部匈奴问题。现在的实力,不足以大规模北伐匈奴,继续以和睦共处、友好通商、积极防御、绝不退让为原则。
利用雁门通商
喜欢三国之无限召唤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