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跃民原本以为,自己会看着一个个朋友离开,最后自己才会去陕北。
可张海洋袁军几人还没离开,他就接到通知,自己插队落户的地方已经确定了。
插队的地方,正是陕北某小县下面一个叫石川村的小地方,出发时间正是三天后。
这次随钟跃民一起去陕北的,还有郑桐,宁斌宁伟兄弟俩,至于其他分配一起的燕京知青,钟跃民目前也不知道。
时间太急,钟跃民也只能连忙做些准备,先去见了父亲钟山岳一面,告诉父亲,自己即将离开的消息。
父子俩又是一番鼓励,父亲钟山岳,比钟跃民想象中还要坚强,父亲始终相信,上面会给他一个公道,钟跃民也相信。
钟跃民母亲六二年去世,家里也就他一个独子,在这个年代,这种高级,干部家庭,很少有独生子女的,钟跃民也算很少的个例了。
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让钟跃民从来就很独立,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内心始终有些抗拒家庭,抗拒那种被家庭责任牵制住的感觉。
说好听点,这叫太有个性,追求人生自由,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
说难听点的,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不过显然这个世界,已经在悄悄改变,因为张鹏的性格正在悄然无声影响着这具身体的性格。
见完父亲后,钟跃民这三天为接下来的陕北之行做了一些准备,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一群即将分别的大院子弟吃喝喝酒,大家诉说各自对未来的理想和抱负。
这个年代的大院子弟大多都是初高中毕业生,因为浪潮原因,大部分学校已经停课两年了,大家心里有无数对未来的憧憬,还有迷茫。
钟跃民虽然没有做老大哥的心,但是这段时间,他的声望渐渐聚了起来,也渐渐让他这个家,成了很多大院子弟常常聚集的一个地方了。
那些去当兵的大院子弟,大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而如同郑桐钟跃民这种因为父辈原因,最后去插队的大院子弟,很多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和不确定性,甚至很多人,未来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钟跃民也借着这最后的机会,给他们讲解一些未来或许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现在这种浪潮迟早会结束,因为一个国家永远不可能…
钟跃民说的内容有些敏感,总之在话语的最后,钟跃民和他们定了一个十年之约,十年后,我们再聚此地,这十年,我们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学习和改造,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的!
钟跃民这番鼓励,激励了很多和他一样准备去往祖国偏远地区插队的知青,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有一番热血,可没有一个信念支撑,很容易迷失自己,最后放弃自己的未来。
好比八年抗战,如果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抗战是八年,八年后,我们就会取得胜利,那估计国内就没有任何汉奸了。
可正是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才有那么多为了眼前的苟且,最后投降。
而眼前这群对未来迷茫的年轻人,也是同样如此,因为现在去下乡插队打着的口号,就是扎根农村一辈子,落户当地奋斗一辈子的口号。
这种情况下,当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去了,你每天饿着肚子坚持,幻想着自己未来六十岁还是这样生活,你会怎么办?
当你一旦对生活投降,最后某些人就会输了未来,再也回不了头。
原著中有个一段剧情,是钟跃民带领特战队员,去边境完成一项秘密任务,这是一项危险重重的任务,因为不但要面对敌国的武装份子,还将面对边境武装走私份子,最后还有密密麻麻的地雷。
在途中,钟跃民遇到一对装备精良的武装走私份子,双方发生激战,张海洋当时还差一点被干掉,最后是宁伟救了他一命。
那些走私份子最后一个个被干掉,只剩下一个头目,钟跃民一听对方口音,就发现是燕京老乡,顿时很奇怪燕京老乡竟然会在边境干这种掉脑袋的买卖。
结果一问得知,对方和钟跃民一样,曾经也是一名知青,也是分配在鸟不拉屎的地方,最后对未来失去信心,才走上这条路。
那位头目也知道走上这条路,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最后直接咽毒药自杀了。
这段时间,看着这群有些迷茫的半大孩子,钟跃民突然脑海中出现那副画面,所以才有了激励他们的想法。
虽然,他也知道,这样或许没什么鸟用,但是万一能改变几个人的命运呢?
自己无非多了一番口舌而已,所以趁着最后这几天,钟跃民召集了很多和他类似插队的知青,尽管这些人分配的地方不同,但是钟跃民却是依旧热情高涨地鼓励他们一番,和每个人都定下一个十年之约。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朋友们,暂时的苦难是一时的,不要迷茫,不要害怕,我们最大的本钱就是年轻,我们要相信自己,我们的未来,一定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加油吧!同志们!
不管是熟悉的,还是刚认识的,钟跃民从来都是鼓励一番,这番鼓励的确有点用,很多年轻人都要了钟跃民的地址,说到了地方,有时间一定给他写信。
三天时间转眼即逝,钟跃民和郑桐宁斌几人背着准备好的行李,踏上陕北之行。
到了火车站,密密麻麻的送行人群数不胜数,很多家长抱着孩子一阵痛哭,各自亲友的嘱托声此起披伏。
喜欢诸天从情满四合院开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