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个月的消化,泰容王国已经巩固了现有的领地,拥有了扩张领土。info
腾源手下有精兵数万,粮草充足,怎奈他本人要主持国中事务,无法带兵出征。泰容贵族虽然丢失了大片领土,但并未伤及元气。收缩兵力,固守城池,静观其变,这种策略看似被动,但也是最为有效的。
围城战对将领的能力要求很高。围城战不比野战,双方的态势是不对等的。防守方占据地利优势,进攻方一次性投入的兵力也是有限的。士兵在攻城时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攻城失败,全军的士气都会受到打击。
正因为如此,兵书上才会将攻城作为下下之策。如果后勤无忧,形势松缓,攻城方不介意持续性围城,直到守城方粮食耗尽,经济崩溃,士气枯竭,兵不血刃的夺取一座城市。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复杂的,指挥围城战的将领,很少能遇到这种理想状况。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围城战都是要攻城的。
如今,泰容贵族势弱,泰容王国势强,这种情势下的围城战对泰容王国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别忘了,伊良人也在和泰容贵族作战,其他势力也在虎视眈眈。围城到投降这种战术虽然稳妥,但效率太低了。等泰容王国达成这一阶段的目标,泰容贵族的土地恐怕已经被其他势力瓜分完了。
伊利比人虽然和泰容王国是同盟关系,且也参加了战争,有能力夺取土地,但人家只是国王的盟友,不是泰容王国的盟友。伊利比人吃下的地,不可能归还给泰容王国。布金共和国愿意归还北部五座城镇给拜伦斯王国,那是因为拜伦斯王国完全在麦尔的控制之下,而麦尔是布金共和国的坚实盟友,布金共和国愿意增强盟友的实力。
反观泰容王国,麦尔从即位到现在,甚至没给这个国家定首都。虽然从法理上讲,泰容王国是被拜伦斯王国联合统治的,但联合统治不是合并,泰容王国至少得有一个名义上的首都或首府,以保证其在名义上的独立性。
麦尔也没有给泰容王国设定制度,连官员体系都是沿用泰容贵族时代的。他本人根本不参与泰容王国的决策,该国的军政大事全是由腾源来决定的。换而言之,拜伦斯王国对泰容王国是名义上的联合统治,泰容王国实际上是独立于拜伦斯王国之外的势力,并不受拜伦斯王国王室的辖制。
对于这样一个势力,伊利比人是绝对不会信任的。他们不会把吃下的土地送给泰容王国,因为这样做会增加泰容王国的实力,从而增加泰容王国的独立倾向。与其把土地还给泰容王国,不如直接将其占领,逐步改变占领区的文化,将泰容人同化为精神上的伊利比人,让他们为伊利比同盟服务。同盟的实力增加了,麦尔的实力也就增加了。
腾源作为泰容人,这种景象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在他看来,泰容人应该自己改变自己,这样既保留了泰容文化中的优良部分,又能让泰容人过上好日子。扩张领土纵然会增加泰容王国的独立倾向,但腾源还是要扩张,因为他是泰容人,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族变成精神上的外族人。
所以泰容王国必须扩张,而且扩张的势头必须要迅猛,让那些自以为死守城池就可以安然无恙的泰容贵族放弃抵抗,这样泰容王国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下更多的土地。腾源自认为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他现在根本抽不开身,无法领兵出战。
韦续的到来,对于泰容王国而言可谓是双喜临门。刚刚在边境战役中取得胜利,名声大噪的韦续势头正盛,泰容王国军愿意服从他的领导。同时,韦续是拜伦斯王国送过来的客将,他为泰容王国打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泰容王国的独立倾向。
泰容王国的独立倾向,一直是个让腾源头疼的问题。腾源本人非常认可麦尔,他觉得让麦尔来统治泰容王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但是泰容王国的地方势力并不这么想,他们无法相信麦尔这个外族人,但这不是重点。
拜伦斯王国只有王室,没有贵族。作为一个不比泰容王国年长多少的新兴国家,这个国家的商人阶层、地主阶层、豪绅阶层和旧贵族势力的影响力日渐下滑。完善的官员制度,让整个国家的不得不服从于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内阁的统治,各种对人民有利的制度使得人民对王室的支持度日渐提高,商人、地主、豪绅和旧贵族越发不受平民待见,甚至有人认为这些阶层就该彻底消失,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毫无疑问,这样的制度对于泰容王国的地方势力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泰容王国地方势力的主导者是旧贵族、地主、豪绅以及商人,拜伦斯王国的同行们的遭遇,让他们非常讨厌麦尔。他们在泰容王国散布对麦尔不利的消息,目前除春山城和遥林城以外,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势力都对麦尔抱有敌意。
在边境战役开始之前,泰容王国各地都出现了抗议声。从抗议地区征募来的士兵拒绝出战,这种结果在麦尔和腾源的预料之中,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让这些部队参战。被派往北线支援边境战役的三万人,一万来自春山城,两万来自遥林城,军队中没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军官和士兵。
但是对于这次扩张,各地方势力却是积极响应,腾源没费多少功夫就集结了二十万人马,自愿随军出征的民夫也有十几万人。在这三十多万人中,没有一人是来
喜欢永世皇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