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所在之地,名叫“荆州”。基本包括今天jx的西部,hb的南部和hn的北部等地区。与大禹所辖的南海仅仅只隔着一座大别山,所以三苗一旦进犯首先遭殃的就是有夏一族。因此无论此次风险多高,大禹都要一举将其消灭。但大禹决不是鲁莽之人,因此在进攻三苗之前,他要将一切可能影响到战局的因素消除。
当时天下,除了华黎六州之外,还有古蜀国的梁州,以及深受华黎苗三族文化影响的扬州。
古蜀国地处大山深处一向与世无争,所以这场战争的胜败如何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们是不会主动参于其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何况在上古之时连栈道都没有,他们就是想参于也无力为之。
剩下可以左右战局的就只剩下一个扬州的防风氏。扬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它东临大hn靠数万里大山,北面与华黎两族相接,西面又与三苗相连。虽然实力无法与三苗相比,更无法与现在的华黎联盟相比。但如果他此刻投靠三苗,势必会影响到战局发展。这一点不仅大禹想到了,欢兜也想到了,于是双方都派出了特使,拿着大量的物资前去拉拢防风氏。
而防风氏自有自己的打算,他两家的东西全部收下,却是两家谁也不帮。在他想来,华黎与三苗此刻正在大战,谁都不敢得罪自己,谁要得罪自己,自己就帮着另一方打他。就算有一天战争结束,两方还是不敢得罪自己。因为两虎相争的结果往往不是必有一伤,而是两败俱伤。到时自己不去打他们就已经是他们的万幸,他们谁还敢来打自己。说不定自己到时还可以得渔翁之利,扩大一下自己的地盘。
防风氏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可是战局却没有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
这场对中华未来影响深远的大战,几乎一开始就是一边倒,这一来是由于华黎速度太快,二来就是三苗在之前的大洪水中损失太过严重,根本就组织不起像样的战力。
三苗本想借助地利之势,在华黎方面刚刚翻越大别山时,打他个措手不及。但华黎方面实在反应太快,还没等三苗集结起人马,他们就已经翻过了大别山。
三苗只好边打边撤,最后直至撤到长江南岸这才算稳住了队伍,集结好部队。
此刻,在长江南岸的一处平原地带,华黎与三苗正列阵相互对峙着。华黎在长江北岸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毕竟北人不识水性,在横渡长江之时,很多士兵都由于站立不稳掉落水中淹死。即使勉强渡过长江那也是上吐下泄,很难立刻形成战斗力,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能重新战斗,否则那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但如此一来,也就给了三苗喘息的机会,于是就有了当前的一幕。
大禹在十名勇士的保护下来到了阵前与欢兜答话。
欢兜是三苗族的首领,此刻他也在十名勇士的保护下来到阵前。他显得十分得意,对大禹不屑地说道:“夏禹小儿,毕竟太过年轻,如此不知兵事。你可知道你现在所处之地,乃是一处死地,后有滚滚长江之水,前有我三苗数万勇士。现在只要你肯归服于我,我可以不念旧恶,饶你一条性命。“
大禹“呸”一声骂道:“欢兜,你三苗屡犯我华黎天威尚不知死,还敢在这里饶舌。如果你现在率领部众放下武器,立誓归顺我华黎,并且永不相背,我尚且可以饶你一命。否则大军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既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上!”欢兜的话音刚落,三苗保护他的十名勇士就朝大禹冲了过来,看来他们是打算来个擒贼先擒王。可是那些勇士还没走到大禹跟前,就已经被连射倒了几个。这个射箭之人不是别人,正是神箭手后羿。
欢兜见势不妙慌忙逃回自家军阵之内,但眨眼之间,华黎已经杀了过来。两军很快就杀成了一团,混战起来。双方都很清楚这一战的重要,无论那一方,一旦败了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亡,别无第二种可能,因此两边军士都表现的十分勇猛,悍不畏死。
这场苦战,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傍晚才算结束。华黎族虽然凭借着优势兵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那也是一场残胜。看一具具浸泡在血泊中的死体,大禹不由得叹息,他向部下下达严令:“三苗之人,只要放弃抵抗,主动投降者一律不杀!”
之后,华黎南征军兵分三路对三苗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清剿。在清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一些零星抵抗,但却没有对华黎南征军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坏。
一个月后,三苗全境全部归服。与此同时,扬州的防风氏、梁州的古蜀王也纷纷派出特使向大禹表示效忠。对于他们的效忠,禹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打发走两位特使之后,大禹之才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皋陶和伯益说道:“看来有些事情不仅要靠德,更重要的还是靠威。”
;
喜欢史话之青铜时代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