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劳力很多,主管建造的顾山海又给大家吃得饱,为了激励大家努力工作,他宣布了黄家准备留下八百户在这里屯守,如果出现伤亡黄家负责到底。
顾山海告诉大家,如果在忠明堡屯守时被建奴杀害了,黄家出抚恤银五十两每人无论男女老幼,屯田被毁了黄家免费提供口粮。
家里的孩子黄家负责养到十五岁,老人黄家养老送终。
黄家的信誉在辽东可是无可挑剔,来这里工作的所有人都相信黄家的承诺,他们还知道正在修建的城池以后就是自己的家园,人人都不遗余力的下死力气工作。
工程进展顺利,不到一个月城墙就有了一丈高,有了这样的半成品已经不怕建奴骑兵突击了,后面的工程就会安全许多。
为了节约造价,忠明堡设计的城墙不高,只不过两丈余,也就是七米的样子,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坚固的南北两个城门楼子是凸出城墙的,如同一个炮台,完全可以和西堡以及东堡的炮火配合打到任何妄图接近的敌人。
黄家由于开始装备自家兵工厂生产重量大大减轻的钢质火炮,黄胜认为太笨重淘汰下来的六磅、四磅铜芯铁炮太多了。
然而守城火炮笨重一些无伤大雅,只不过安装时麻烦一点点而已。
忠明堡南北城门楼子炮台都装备十门火炮,黄家去年解救的许多人就是炮手和水手,已经把原觉华岛的炮手和他们混编了,安排八十人来驻守足以。
黄胜刻意培养的知识青年炮兵可不想让他们驻守某地,因为万一敌人根本不来攻击他们守卫的堡垒,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经历实战的机会。
计划分给驻防的炮手们良田五十亩每家,让他们的家眷住在东堡屯守,这样的条件已经不错了,驻守的军人有基本军饷每个月二两银子。
五十亩土地理论上能够打超过六十石麦子,黄家只按照平均亩产收取三成作为保护费和所有的税费,按理说屯民可以得到四十二石麦子,抛去成本应该可以有三十石可以卖军粮。
黄家以市场价收购辽东屯民的产出,保底价每石七钱银子,因此每家每户不算军饷年收入也应该超过二十两纹银。
勤劳的汉民还会套种许多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还会养家禽喂猪搞副业,因为这里有军民在生活,有购买力,他们只要勤劳完全能够达到小康。
虽然三成的税费很高,远远大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纳粮标准,可是黄家不会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还索要农民的粮食,会经过实地考察后反哺屯户。
其实大明的土地政策很悲催,朝廷收不到税费,大明的佃户也得不到实惠,都进了那些官僚地主的口袋。
黄胜以后收田亩税订死了农民只要给土地收成的三成,而且不需要农民变卖成银子缴纳,直接交粮食,没有人可以加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鬼伎俩,这样就把许多盘剥的路子堵死了。
明朝的那些官吏把聪明劲儿都用在了坑农上,就简简单单一个收粮收物就是花样百出。
如沿纳、支移、折变、脚钱、加耗、义仓、大斗、大斛、斗面、斛面(纳税时税粮高出斗面斛面的堆尖部分)、呈样(以官员检查税物样品为名多收农民的粮食等出产)、踢斗等等不一而足。
大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被地主奸商们歪楼了,张居正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要东西,让老百姓自己买了出产得了银子来交税,他很天真的认为这样既方便了朝廷,又让老百姓少了盘剥。
谁知事与愿违,老百姓的苦难更加深重了,因为需要现银交税,老百姓没有银子只有农产品,没办法只好忍痛在粮食最便宜的时候贱卖拿了银子去交税。
到了青黄不接农民饿肚子的时候,他们要买粮恐怕要花当初他们卖出粮价的双倍甚至几倍才能够买回。
一条鞭法到了明朝后期不是方便农民而是坑害农民了,把农民付出所有的苛捐杂税摊薄到亩产,他们恐怕三成都得不到。
而黄家确保每家每户净得七成,应该能够让农民慢慢的走向富裕。
在辽东可以圈一些无主之地给农民耕种,明确土地所有权就是他们的,为了防止土地兼并,规定死了,十五年内不可以互相买卖,只能够自己耕种。
黄家所有会农活的战士挑选了五万亩抛荒不久,靠近水源地的田地帮着播种了五万亩春小麦,黄家的马匹和庆格尔泰部落的马匹都不少。
以后在北方大力发展马耕是必由之路,这也是因势利导,其实马耕是中国人的技术,最早记载在于老子的《道德经》中,在这本书里面就曾经提到过“却走马以粪”。
汉武帝时冶铁铸造业发达,铁制农具的传播更为迅速。马耕和牛耕,在中原地区已很普遍。其中便有关于马耕地的描写。
而中国无论统一还是分裂,每一个时期的政权都在为战争作准备,骑兵又是一把必不可少的利刃,正因如此大量的马匹被用于战争。
既使农民有了马,一旦战争爆发,也会被国家征用,牛被征用的机会就会少许多,因此牛作为动力来耕地,就一直持续下来,马耕就被过分精明的汉人渐渐地抛弃了。
黄胜大力倡导马耕不仅仅使犁田的效率显著提高,还可以藏马与民,农民哪里是怕国家征用马匹,而是怕政府变成强盗,抢他们辛辛苦苦饲养的马匹。
只要政府给足钱粮收购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每一个朝代的君主都比较贱骨头,他们可
喜欢大明帝国日不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