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长鼓舞》是最为著名的。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瑶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这天,人们便会如醉如痴地跳起长鼓舞。
历史传说
长鼓瑶语称“播公“,其历史悠久。南宋绍兴二年(1132)五月三日颁发的《十二姓瑶人进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据此已有800多年历史。传说瑶族始祖盘瓠上山打猎,与一野牛搏斗时跌落悬崖,死在一棵树权上。人们便挖空树心,剥下牛皮蒙成长鼓,日夜敲打以祭盘王。
形状分类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6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5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180-24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50厘米。无论哪种长鼓,均由木质松软的树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涂上油漆,绘上龙凤图案。
击鼓动作
长鼓的击鼓动作有72套,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qín_shòu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演奏者大多是壮年男子,现也有女子敲打。
相关风俗
瑶族打长鼓大多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举行。尤以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最为盛行。“还盘王愿“三年一小愿,十二年一大愿;小愿打长鼓三天三夜,大愿则打七天七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此类活动由同姓宗族组织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以村为单位组织,而且不限于上述节日,国庆节、春节或庆贺丰收时,均可打长鼓。
3福州狼串(福州长鼓)编辑
狼串又名狼帐、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长鼓、福建长鼓、弄杖、狼鼓、蓬蓬鼓。
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与朝鲜长鼓、壮族蜂鼓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的遗存。多用与闽剧伴奏和福建民间器乐合奏“笼吹”、“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漳州南词”“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间音乐。
狼串的历史
狼串即指细腰鼓,福建籍古代音乐家陈旸所著的《乐书》卷一百三十七说:“腰鼓之制,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纤腹。”这种打击乐器只在福建福州、朝鲜族及广西壮族地区还留存有这种乐器活化石。朝鲜族称为“长鼓”,广西壮族则称这种腰鼓为“蜂鼓”。
狼串的形制
木制鼓身,细长、中空,左右两头一大一小为圆形,羊皮为面(或牛皮、蛇皮),附网状细绳和硬圈,用以调节鼓皮松紧,改变音高和音色。大头一端鼓面直径约18厘米,小头一端直径约9厘米,鼓身全长约57厘米,两头的颜色多为湖蓝色或绿色,中间红色。按个头大小常分为大、中、小三种。
喜欢我是白衣少侠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