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总工会文工团,又名蓉城工会剧社,在1982年,由蓉城十几个大大小小国企工厂业余文工团组合而成,总人数在300多人,有歌队、舞队、乐队、合唱队、川剧队等等,是专门为了慰问工厂职工的文艺工作团体。
提及工厂业余文工团,起初是成立于1952年,当时蓉城各大工厂为了活跃蓉城各个工厂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服务科研与生产,专门从工厂职工内挑选出会唱歌、打快板、唱川剧的人,组成厂内业余的文工团。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了较为丰富的选择,国企工厂也是开始慢慢的解散业余文工团,后来在一些领导的建议和提倡下,将各个工厂内的优质文工团表演者给容纳进了由当地政府组建的“蓉城总工会文工团。”
成立至今已有四年之久,全团三百多号人,有歌唱队、舞蹈队,也有乐器表演队,还有合唱队,以及川剧队,话剧队等等。从第一毛纺厂,7322白药厂,再到106红光电子管厂,总工会文工团每个月都会前往蓉城各大国企厂进行慰问表演。
对于蓉城文工团,李燕歌的记忆还算深刻,前两年爷爷还没退休的时候,他就经常跟在爷爷的后面,跑到蓉城文工团内玩,对这里面的环境还算熟悉。只不过三十多年过去,蓉城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他对80年代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很多地方叫不上名字,也不知道怎么走。
“走错了,在右边,你小子前两年不是经常来玩吗?怎么这么快就忘记路了。”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爷爷,拍了拍李燕歌的肩膀,指着右边那条岔路道。
李燕歌连忙掉头,骑上正确的道路后,他尴尬的笑了笑。“爷爷,我这不是最近忙着学习,脑子有点混乱嘛。”
爷爷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行了,你这大半年没碰过二胡了,等会儿拉的时候可别脑子混乱。”
“那肯定没问题,拉二胡多简单的事。”李燕歌不是吹,他现在拉二胡的技巧绝对比老爷子强,好歹也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不仅选修了多种乐器,后来还教学二十多年,基本上现在国内常见的乐器,他都能演奏一下。
爷爷笑道:“是吗?那等会儿到了文工团,我就看看你这拉的怎么样。”
“瞧好了您嘞。”李燕歌嘴里冷不丁冒出一句京话。
爷爷诧愕道:“好小子,还说起京城话了,从哪学来的?”
“那个…我就是看电视上这么演,随口说说而已。”
李燕歌打个哈哈,敷衍了过去,上辈子他在京城生活了十来年,耳濡目染下京城话也说得有模有样,刚刚纯粹就是脱口而出。
一路上,爷孙俩有说有笑的,不大会儿的功夫,就到了文工团的大门口。
蓉城工会文工团的用地,是早年蓉城军区文工团的,后来首长们相继搬出了城里,到了下面军区住,军区的文工团也开始慢慢的迁移,到70年代末期的时候,就全部搬走了。随着改革开放,地方空着也是空着,蓉城领导就把这地方给利用起来,交给了工会文工团。
因为曾经是军区文工团,所以现在这里的建筑,包括进出的大门,都极具六七十年的建筑风格,在保安室登记了名字,推车走进去,那一座座排练室外的墙壁上,全都挂满了“团结起来,工农阶层”之类的标语。
还在李燕歌四处张望,脑海中逐渐记起有关这里的点点回忆时,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的爷爷回头望了眼,催促道:“走快点燕歌,你这又不是没来过,搞的跟第一次似的。”
“来了来了。”李燕歌推车自行车,三步一回头的还在看,他在找程芍君所在的舞蹈队的排练室,要是没记错的话,舞蹈排练室的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榕树。
每到夏季最热的时候,就经常有一些舞蹈队的女同志,为了不想在排练室内闷热的环境下训练,就跑到这一棵大榕树下拉伸筋骨,莺莺燕燕的,自然少不了其他队的男同志跑来偷看。
没多一会儿,李燕歌跟在爷爷的后面进了一座红砖砌成的老建筑,里面空间挺大的,此刻正有几十个穿着短袖的男男女女在四周训练,有的在吊嗓子,唱川剧,有的在活动身体练习动作。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穿的干干净净一副领导的做派,看到李燕歌爷孙俩,当即迎面走了过来,伸出手热情地叫道:“李老师来了,欢迎欢迎。这次训练新人的事情,就要麻烦您老了。”
爷爷握了握这人的手,面带微笑的说道:“田主任客气了,团里的川剧队还能想起我这个老家伙,邀请我过来训练新人,这一大早的还让田主任亲自接待我,这是我的荣幸啊,不麻烦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
“李老师说的哪里的话,团里的人谁不知道李老师的能力是一等一的,教导出来的学生各个都是川剧的好手,所以啊,这次团里的领导让我亲自去亲李老师您出山,教教这些新来的队员。”
说完,田主任看向旁边抱着二胡盒的李燕歌,有点眼熟,但不记得在哪见过了,不由好奇的问道:“李老师,这位是?”
“这是我孙子李燕歌,之前听田主任不是说让我过来教新人吗?我想着让他来帮忙拉个二胡啥的。”爷爷笑着介绍。
田主任上下打量了一番李燕歌,方才想起好像以前在李老师身边见过这孩子,嘴里赞扬道:“是燕歌啊,不错不错,现在都这么大了,一表人才啊,这
喜欢我的房东是狐妖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