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饲养了那么多的绵羊,对大明的市场依赖性就越来越强。
另外在澳洲、新西兰。畜牧业也真该蓬勃发展,产出的羊毛也将不断增加,这对于南方百姓来说。也许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南方有更多的土地去生产其他的经济作物和粮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当然对于南方的纺织业却是有着无比巨大的冲击。
而对于外部纺织市场。通常的掠夺模式就是进口棉花,然后出口纺织品。利用超高的生产效率,赚取到更多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原材料。
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快速制造的,也就是各种工业商品。但是有些原材料,生产效率却提升得很缓慢。
因此那些生产效率低的产业,是通过掠夺的模式,让其他国家的人口去做。例如棉花种植业,就是需要比较多劳动力的产业。历史上美国大量使用黑奴。主要就是因为美国南部的种植业的发展,而美国在英国称霸世界的时代,是英国重要的棉花产地。
大明不是英国,不可能把所有棉花种植业都分包到海外。因为大明是一个大国,对棉花需求量非常巨大,短期内不可能通过掠夺外部的模式来获取足够的棉花,因此大明需要自己发展棉花种植业。
大明的棉花种植业生产效率最高的地方,无非就是黄河三角洲地带和西域地区,南方在这个年代也是大量种植棉花的,但是生产效率并不是那么高。当然在北方水利灌溉设施老化的情况下反倒比黄河三角洲的棉花单产要高,但很快这一情况就会发生改变。
朱由校在天启九年初,出台了黄河三角洲地带和西域地区、澳洲的棉花种植补贴政策。因为棉花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比较大,生产效率比较低,因此为了让棉农的收入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采取棉花生产补贴政策是势在必行的政策。
当然一开始补贴的并不多,天启九年每担棉花只补贴了1角,但制度却是确定了下来,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补贴还会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研发棉花播种、采收机械的研究项目也成立了。
朱由校采取补贴加发展生产效率的方式。以保障大明的棉花生产能能够自给自足,不受外部制约。
而在南方各省。以及南洋各省,棉花种植业则没有什么补贴。南方地区不是那么合适发展棉花产业。产量虽然差距并非太大,但棉花质量相差比较大。而南洋地区的棉花种植业用的是土著劳动力,土著的劳动成本比较低,自然是不需要补贴的。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在开拓外部纺织品市场方面,则是通过进口棉花、出口棉布的模式。
例如朝鲜、日本,如今朝鲜的纺织业已经彻底完蛋了,低价的纺织品不断涌入朝鲜,朝鲜的棉花都是出口到大明,在大明的纺织厂里变成棉布等商品之后再卖回朝鲜,这些棉花经过加工,马上就产生了附加值。
别看纺织业是个比较低级的产业,但是在这个生产力都不发达的时代,纺织业对于一些落后的民族来说都算是高技术产业了。
日本如今也正在步入朝鲜的后尘,德川幕府妥协之后,大明与日本的贸易已经畅通,日本的棉花也将不断的被大明资本收购。
中南半岛的情况又有不同,中南半岛的棉花生产规模正在快速萎缩,因为在中南半岛,粮食生产效率要高于棉花生产效率。在纺织业被外来纺织品占据的时候,已经越来越少人从事棉花种植业,都开始从事商品粮生产,从而通过出口商品粮换取到纺织品等等商品。
因为中南半岛的人口不是那么多,而农业资源又非常庞大,中南半岛各国的人民处境还是不是那么糟糕。
不过中南半岛生产的大米,价格确实非常的低廉。
因为粮食的定价权掌控在大明资本手上,在中南半岛只有国有资本才能做粮食进出口生意,这个领域是被国有资本所垄断的。民资商船如果从中南半岛运输商品粮回到大明,会被收取较高的进出口税,一算下来也就不划算了。
中南半岛各国生产出了大量的粮食,而运输的船只又是大明国有资本的,大明国有资本想以什么价格购买粮食,就是什么样的价格。那么的粮食,中南半岛的人口又消耗不掉,在价格勉强可以接受的时候,不卖给大明国有资本又能卖给谁?
另外大明的工商业经过发展,货币价值比较大。如今在北方市场,一石大米售价2元,而在中南半岛,一石大米的价格都不到1元。大明国有资本甚至不需要压价,就有巨大的暴利。
这就是疯狂赚取差价的海洋贸易时代。
当然还有一块巨大的肥肉,那就是印度。印度在这个年代拥有15亿左右的人口,耕地资源超过20亿亩,其中很多耕地资源是已经开发出来的。这意味着印度为了满足自身纺织行业等领域的需求,棉花等等原材料生产规模是十分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在殖民全球的时候,能在印度获得大量原材料的原因。
不过大明自身的纺织品市场,以及中南半岛的纺织品市场还没有完全消化,产能还没有过剩到需要向印度市场扩张的时候,因此一时半会对印度没有什么想法。
江南工人失业的问题在天启九年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那就是规模更加庞大的招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