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先天二年,七月初四。
蒙蒙的细雨已经下了一天一夜,天空中堆积的厚重云层如肮脏的棉絮,令这个早晨黄昏一般昏暗。高大巍峨的宫殿群在细雨中蒙上一层难以言喻的阴鸷,原本色彩分明的宫墙碧瓦亦失去鲜明,混沌成一种无法分辨清楚的暗绿色。
一阵杂沓的奔跑声从虔化门方向而来,由远而近再远,渐至远不可闻。
微风吹斜了雨丝,潲进武德殿开着的两扇大门中,渐渐濡湿门内的一小方地面。
殿门内站着两位身形伟岸的青年男子,二人皆是一动不动地任冰凉的细雨扑在脸上。他们都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年轻的那个在一片细微的刷刷雨声中仿佛仔细分辨着什么,但,除了天地间撕扯不断的簌簌雨丝,四周皆是寂静无声。
他们一直这样站着,时间仿佛静止。
许久,才隐隐有一片沉闷的兵器碰击之声传来。年轻的那个顿时神色紧张,原本就白净的脸庞愈加显得缺少血色。他抬眼看看身边的人,期待他说一句什么话,而那个人则依旧一言不发地望着门外的细雨出神,脸上的表情亦是一种难以揣测的深沉。
一小淙一小淙涓细的水流从武德殿高大的陛石缝隙间缓缓流下,汇集进大殿两边青石砌出的环绕着整个皇城的排水渠,水渠中霉绿的水流本夹着一条殷殷如血的暗红色,此刻被新流进去的细小水柱冲得断断续续,打着旋,弯曲出盘桓缠绕纠结不断的一簇簇暗红的花朵。
又过了许久,金戈之声渐稀。
那一直沉默的青年男子忽然低声嗫嚅了一句什么,脸上的阴沉中隐藏着一抹不易觉察的悲哀,一星似有似无的泪光始终徘徊在眼眶内,更衬得那修长的双目如一汪深不可测的潭水。
一名身着细鳞甲的校尉从远处直奔武德殿而来,行至陛石前停下,那年轻些的转头看了一眼年纪略长的人,随后大步走出武德殿。那名校尉因有甲胄在身,不便行大礼,只抱腕当胸作了一揖,回禀道:“启奏岐王殿下,叛军已灭。常元楷、李慈等祸首已伏法。”
岐王略一点头问道:“杨御史安在?”
校尉道:“业已出发。”
岐王示意校尉退下。
常菀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山上茂密的灌木丛时时刮划着她裸露在外的手臂,丝丝的血痕隐约可见。她的脚早已疼痛得近乎麻木,即将完全失去知觉,此刻只是机械地迈着步子,幸而有李浚替她抱着孩子,减轻了大半的负担。
她回头看看躺在李浚怀中的孩子。
包裹在一件青色斗篷中的孩子还在睡梦中,嫩白的小脸上有些淡淡的泥印子,瘪着的小嘴在半空中翕张空吮着。
常菀的心猛然间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攥了一下,攥得她险些窒息,于是连忙扭转头,死命地咬住干裂的嘴唇,丝丝咸腥的味道进入口中。同时一串泪珠滑落衣襟,常菀不敢抬手去擦,任双目被泪水朦胧,再自己风干在山风里。
她不敢在李浚面前落泪。
李浚这一路上一直沉默得似一块石头。
这男孩子一贯固执,此时,又正值十四五岁的年纪,家遭巨变,更加浑身充满了暴戾之气。
因整日阴雨,山路泥泞难行,常菀又带着个襁褓中的婴孩,不得不处处依靠李浚,否则,她早就应该跟他分开了。
明天不能再一起走了!常菀暗下决心,明天无论如何一定要分开走,这样下去,也许两人,不,三人都将性命不保。
李浚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刻意将脸上表情放松,欲将那满身的暴戾隐藏起来,然而适得其反,他隐忍的姿态更加重了他眼睛里的愤怒,明亮的眸子中似有一丛霍霍跳动的火苗。
常菀察觉出这些,更不敢再乱想,低下头开始一心一意地盯着脚下泥泞的山路。
不知哪里的樵夫在唱着一曲粗犷苍凉的山歌——辞去父母兮此身谁料,前路渺茫兮心中忧惶,不求福贵兮但求安顺……
二更天时,常莞和李浚翻过了终南山。
长安城终于被高大的终南山阻断在身后。
在山顶的时候,他们回身遥望那座彰显着大唐帝国强大与辉煌的城,却只在蒙蒙细雨中看到一片高低错落的阴影。
长安,彻底成为过去,包括他们曾经在长安城生活过的年月,亦一同成为前世尘烟。
是年岁末,大唐帝国改元开元。
一个帝国的盛世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它华丽的大幕。
喜欢一场寂寞凭谁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