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守节抚孤母子三人走进新时代
土地改革前后
●引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出身中农,年仅三十五岁,嫁到毛家地主家庭做孙媳妇的翠民,她对于土地改革运动,在思想上是不抵触的,甚至还有一种放下了包袱、获得了解脱的轻松感。
后来,虽然两个儿子的工作岗位得而复失,但他也视之为前进路上的小小插曲而已。她坚信条条大路通北京,只要母子热爱劳动,发奋图强,各尽所能,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一
翠民母子三人回到家里,殷嫂像见了亲人一样感到格外高兴,忙着煎茶、递水。奶奶背着殷嫂私下对翠民说:“你们走后,殷嫂闲不住,把我照顾得熨熨贴贴,一有空闲,还去屋后开荒种菜。”
翠民微笑着说:“殷嫂能干、勤快,我真的舍不得辞退她。”
奶奶忙问:“你要辞了她?”
翠民点点头说:“我如今打单身,还要佣人做什么?物价涨得快,手边不宽顺,能省一个算一个,您由我来服侍。我忙的时候还请您照看下鹏翔就要得。”
翠民的话引起了奶奶的思付:“自从丈夫毛老秀才走了之后,家中的几十担田租就从未派人去收过。都由佃农自己送来,常常因为遭干,遭淹或遭虫灾而主动少交。翠民只知道这些田在仁合围,但她从未去过,也不知道这些佃农是门对东还是户对西,她也就从不斤斤计较,全由租户说了算,如此一来,毛家的田租收入至少减了三成。难怪翠民说:“手边不宽顺啰。”想到这里,奶奶连忙说:“翠民,当家才知柴米贵,一切都由你作主就是啰。”
几天之后,殷嫂知道东家要辞退她的消息后,难过得哭泣起来。她对翠民说:“我哦哩(“为什么”的意思)要哭,一是舍不得,你一直把我作姐姐看,关心我、体贴我,到哪里去碰咯样好的东家哟,二是叹念你作孽,年纪轻轻就守寡,想在你身边分担下你的苦恼,为你多做点事……
听了殷嫂一席话,翠民深受感动,她真想收回辞退的成命,但面对现实她已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她紧握住殷嫂的手说:“好姐姐,有你这番话,我感激不尽,我会念记你一辈子的。”
第二天,翠民送走了依依不舍的殷嫂。接下来要办的事是,她要尽快安排鹏飞上学读书。几经周折,她终于为鹏飞联系了远近闻名的私塾老先生毛真吾。他是毛家的老字辈,在他的门下读书,翠民放心。这位毛老先生学识渊博,而且治理学生很有一套。比如,在夏季,为了防止他们在读私塾期间到水里游泳,他采取了一种名叫“关水”的办法。每天早晨学生来校后,由他亲自主笔,在他们每个人的一只小脚板上画一朵小花或写一个字,并事先与家长通气。学生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由家长检查脚板,看老师所写的字或所画的花是否清晰可见。“关水”的办法还真好,这位老先生门下的学子都不敢背地里去玩水,家长也就无后顾之忧了。
鹏飞安安全全读了一年私塾后,已将近八岁,人也老练多了,这下该进正规学堂了。翠民又想办法多方联系安排鹏一年级。这里比私塾学堂的路程更远一些,学生所学的功课比私塾更多一些。中午回家吃饭时,调皮的鹏飞常在母亲面前发牢骚:“一屋人吃饭,要我一个人读书。”翠民回了一句:“有饭还塞嘴巴不住?”弟弟鹏翔一边嚼饭也一边问妈妈:“我也要读书!”翠英摸着小儿子的头说:“我的鹏翔自己要读书,这才是好孩子。
二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鬼子宣布投降。这一天大的喜讯迅速在全国各地传开,毛家塅的父老乡亲喜笑颜开、奔走相告,很多人家在家门口放起了喜庆的鞭炮。
翠民听说,湘阴县城明天要召开大型欢庆会,若不是两个儿子缠身,自己真想去看热闹。一想起担惊受怕躲飞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她又高兴得一个人在屋里哼起了家乡的小调。
“人逢喜事精神爽”,年近三十一岁的翠民,在人们眼中的形像也起了变化。久违的红润爬上了她的面颊,笑起来仍有当年那么甜美,眼睛里又流淌着青春的神采,五官和眉宇间显露出昔日的俊美。
在毛家塅,有个别误解翠民的人曾经断言:“她哦哩(本地方言“怎么”的意思,在本句中还有置疑的成份。)守得寡住啰,还不是把毛家里一点东西翻掉就会走人。”可他们断言错了,虽然二三十岁中的两年,属于人生中最扮俏的青春岁月。但翠民从未动摇过守寡的念头。万事开头难,在毛家,她凭着与梓琴神交的精神寄托,凭着对丈夫的一往情深,含辛茹苦,敬老育儿,守节抚孤,最难熬的日子,她终于挺过来了。
时间进入1946年下半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这事还得从奶奶的信仰说起。她老人家平素喜欢拜祖宗、菩萨。家里设有神龛、祖宗牌位和观音佛像,整日香火不断,其香炉亦高高置于神龛旁边。奶奶平时换香,需要搭一把高凳,才能够得着。这一天奶奶换香时,突然感觉眼睛发花,一不小心踩塌了,从高凳上摔下来,伤了神经,落下终身瘫痪,只能长期卧床。
突如其来的祸从天降,正如本地俗话所说:“翠民这回被打断了一只手。”因为奶奶冒摔伤之前的
喜欢城南碧翠--吴翠民和她的儿孙们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